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鹳形目 > 鹳科 > 黑颈鹳属 > 黑颈鹳
黑颈鹳

黑颈鹳

英文名:Black-necked Stork

学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

【简介】
黑颈鹳,学名:Ephippiorhynchus asiaticus,英文名:Black-necked Stork,是鹳形目鹳科下的大型涉水鸟类。

【外形特征】
体长100-115厘米,翼展190-218厘米,体重2.3-4.4千克。羽毛以白色为主,翅膀具黑色羽毛。主翼羽、副翼羽、初级覆羽、上翼大覆羽、肩羽和小翼羽均为黑色。虹膜颜色有所不同:雄鸟呈深棕色,雌鸟为黄色。喙和腿均为鲜红色,雄鸟体形略大于雌鸟。

【生活习性】
黑颈鹳栖息于淡水湿地,包括沼泽、河流、湖泊、稻田等,亦可见于红树林、海滩和盐沼等地。它们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在干涸平原和稻田中出现。飞行姿态显著,飞行时脖子前伸,腿伸直至尾尖后方。在澳大利亚偶尔会夜间觅食。

【鸣叫特征】
成鸟在巢附近会发出低沉的咕哝声,并且在展示行为时会发出喙撞击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4月至6月(澳大利亚)或8月至次年1月(印度)。它们在高树尖上筑建大型巢,巢宽可达2米,深1米,用树枝覆盖,内部填充草本植物。每窝产卵2-3枚,孵化期33-34天左右,幼鸟在58-64天之后离巢。一对鸟可能在同一个区域持续多年繁殖。

【外型辨识】
与其他鹳鸟相比,独特的黑色头部、颈部和黑色大喙是显著特征。虹膜的颜色差异可以帮助区分雄鸟和雌鸟。

【保护状况】
由于栖息地丧失、过度捕鱼、过度放牧、猎杀和非法捕捉等原因,该物种数量在印度、斯里兰卡、泰国等地呈现下降趋势。在澳大利亚,种群数量相对稳定。IUCN将黑颈鹳的保护状况列为近危(NT)。

【地理分布】
分布区域包括印度至澳大利亚,涵盖东南亚国家如印度、老挝等,以及一些太平洋岛屿。黑颈鹳在中国也有少量分布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