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吸蜜鸟科 > 蓝脸吸蜜鸟属 > 蓝脸吸蜜鸟
蓝脸吸蜜鸟

蓝脸吸蜜鸟

英文名:Blue-faced Honeyeater

学名:Entomyzon cyanotis

【简介】
蓝脸吸蜜鸟(学名:Entomyzon cyanotis)是雀形目吸蜜鸟科蓝脸吸蜜鸟属的唯一一种鸟类,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该物种与Melithreptus属的吸蜜鸟亲缘关系密切。

【外形特征】
成鸟的上身呈现橄榄色,下身白色,头部为黑色,并带有白色颈纹,两侧有显著的蓝色裸露面颊皮肤。相比之下,幼鸟的颜色稍淡,裸露面颊皮肤呈黄色或绿色,上身带有橄榄棕色斑点,下身白色。成鸟与幼鸟的主要区别在于裸露面颊皮肤的颜色差异。

【生活习性】
蓝脸吸蜜鸟主要栖息在开阔和干燥的森林地区,尤其是靠近河流的开阔林地。其食性为杂食,主要以昆虫为主,辅以花蜜和果实,偶尔进行地面觅食。这类鸟具有较强的群居性和活动性,且通常好斗。

【鸣叫特征】
蓝脸吸蜜鸟共有多种鸣叫声。早晨它们通常是第一批鸣叫者,发出重复的、声音哀怨的“woik”或“queet”声;黎明时可能会发出响亮的“weet!weet!weet!”声。此外,它们还能发出尖锐的嘶嘶声、喵喵声、责骂声以及喂食时的柔和的蜂鸣声。

【繁殖习性】
蓝脸吸蜜鸟的繁殖时节一般在四月到十二月之间的两段时期。其巢通常由坚硬的树皮条、叶子、树枝和茧构成,内部会衬垫专门的细树皮、草、植物绒毛和羊毛。巢建于树叉之间,有的巢会重复利用旧巢或侵占其他鸟类的巢穴。每窝通常产两枚蛋,偶尔有三枚,仅雌鸟孵卵,约16至17天即可孵化,雏鸟会由双亲以及有时存在的辅助鸟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蓝脸吸蜜鸟的体长约26至32.3厘米,体重雄鸟约110.5至135克,雌鸟约94.1至118.8克。成鸟与幼鸟的主要区别在于裸露面颊皮肤的颜色差异。

【保护状况】
蓝脸吸蜜鸟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IUCN:LC),这表明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尽管某些地区出现过数量波动。

【地理分布】
蓝脸吸蜜鸟广泛分布于新几内亚中南部、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包括昆士兰、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和南澳大利亚州的部分地区。栖息在海拔0至1000米的干旱硬叶林地和河流旁的林地内。其生境特征多样,包括城市公园、花园和高尔夫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