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背燕尾
英文名:Spotted Forktail
学名:Enicurus maculatus
【简介】
斑背燕尾属于雀形目、鹟科、燕尾属的一种鸟类。它的显著特征是背部长有银河般的白色斑点,这是其最独特的视觉标志。斑背燕尾广泛分布于东洋界,从阿富汗东部至越南中南部。
【外形特征】
斑背燕尾的体长约为24-25厘米,前额白色,其余头部、前颈及胸黑色,背部配以圆形白色斑点,两肩和尾上覆羽纯白。尾呈深叉状,为典型的燕尾形态。雌雄成鸟颜色相似,仅在黑色部分的颜色深浅上略有区别。虹膜暗褐,嘴、跗蹠、趾和爪均为肉色。
【生活习性】
斑背燕尾主要栖息于海拔800-2000米间的山地森林,特别是多岩石的小溪流旁。它们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性趣活跃大胆。觅食过程中常见有沿溪畔奔跑和停歇的行为,间歇性捕食水边浅水处及岩石间的小型昆虫和其他无脊椎动物。
【鸣叫特征】
斑背燕尾发出沙哑的“kree”、“tseek”声,类似紫啸鸫的鸣叫,或在停歇时发出刺耳的“cheek-chik-chick-chick-chik”之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在四月至七月,主巢由矿物组成,产卵3至4枚,孵化时卵呈淡绿色或乳白色带有红褐色斑点。鸟巢一般位于溪边岩石缝隙或树杈隐蔽处。
【外型辨识】
斑背燕尾与白额燕尾部分特征相似,但白额燕尾背无白色斑点,通过此特征可以区分两者。
【物种区别】
【保护状况】
IUCN于2016年将斑背燕尾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斑背燕尾分布于整个喜马拉雅山脉及其邻国,包括阿富汗东部至越南中南部的广泛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四川、云南、西藏以及周边邻国如不丹、印度、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和越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