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氏纹霸鹟
英文名:Hammond's Flycatcher
学名:Empidonax hammondii
【简介】
哈氏纹霸鹟,又名汉蒙德霸鹟,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霸鹟科纹霸鹟属的一员。鸟类学家将这一物种以威廉·亚历山大·汉蒙德命名,他曾担任美军医政总长。主要栖息于北美西部的成熟针叶林和混交林,并在繁殖季节特别偏好成熟的针叶树环境。
【外形特征】
哈氏纹霸鹟体长约为12.5-14.5厘米,体重在7.7-12.1克之间。这一紧凑而有条理的小型雀鸟上体呈现灰橄榄色,头部颜色更倾向于灰。其胸侧和上胸部分颜色更深,腹部和尾下覆羽从黄色渐变至白色。它们具有明显的白色眼环,翼斑颜色为白色,但较窄。喙呈现短而狭窄的形态,成鸟的下颚基部黄色,而幼鸟多为橙色。腿色为黑色。
【生活习性】
哈氏纹霸鹟主要从空中捕食昆虫,偶尔也会在树叶表面或地面觅食。更喜欢树龄超过80至90年、长而高大的针叶林环境。繁殖期时,它们主要在较高的树冠层和叶子表面活动。
【鸣叫特征】
哈氏纹霸鹟发出的叫声包括尖锐的“peek”声和哨音般的“peer”声旋律。为了便于观察其特征,鸣叫是最有用的识别手段。它们通常在繁殖和迁徙季节停止鸣唱。
【繁殖习性】
这种鸟类的主要繁殖季节通常为6月初。它们选择在高干的针叶树水平枝条上筑巢,并远离主干。每窝产卵数量为3-4枚,卵呈现乳白色并带有小的红棕色斑点。孵化期大约为15天,幼鸟由父母共同喂养,大约在16-18天后离巢。
【外型辨识】
哈氏纹霸鹟与灰纹霸鹟(Empidonax wrightii)和暗纹霸鹟(Empidonax traillii)相似,但可通过其较小的喙、较长的翼尖以及繁殖季节对成熟针叶林有很高的偏好而区分。
【保护状况】
这一物种目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红色名录上被列为无危(LC)等级。
【地理分布】
哈氏纹霸鹟的繁殖范围主要为北美,从美国阿拉斯加中部直至墨西哥边境,包括加拿大西部以及至少达美国西部的地区。非繁殖季它们迁徙到美国西南部直至洪都拉斯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