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裸鼻雀科 > 楔尾草鹀属 > 楔尾草鹀
楔尾草鹀

楔尾草鹀

英文名:Wedge-tailed Grass Finch

学名:Emberizoides herbicola

【简介】
楔尾草鹀(Emberizoides herbicola)隶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是一种中等偏大型的鸟类。成鸟羽毛主要呈现淡棕色,腹部为淡褐色,背部有较重的黑色条纹。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具独特长尾和粗壮的黄色喙,在某些光照条件下,背部和翅膀会出现淡黄色调。

【外形特征】
楔尾草鹀的体型较大,雌雄鸟的羽毛颜色相似,但雄鸟体型可能略大。羽毛主要为淡棕色,腹部较淡呈淡褐色。背部带有明显的黑色条纹,在某些光照下略具黄色。喙部黄色、结实有力,此鸟种最显眼的特征之一是其长而尖的尾巴,这在同类中极为少见。

【鸣叫特征】
此鸟种通常发出短促的chip声,用来在草丛或灌木丛中表明它们的存在。在繁殖季节或求偶时,它们会发出更为复杂、特定的鸣叫声。

【生活习性】
楔尾草鹀偏好开阔的草地生境,常见于草丛和灌木丛中,既能在低海拔的干草原上生存,也能适应季节性湿润的热带低地草地。虽然其具体的迁徙模式尚未完全记录,但在部分地区,它们会随着季节变化而移动。

【繁殖习性】
楔尾草鹀的繁殖期一般在11月至1月之间。它们通常在茂密的草丛中建造类似杯状的巢,由干草等材料制成。每个巢中通常有3枚卵,卵呈白色,带黑色斑点,这些斑点在卵的一端较为密集。卵通常在巴西的Serra do Cipó国家公园等地进行孵化。

【外型辨识】
有关楔尾草鹀的详细分类和生态习性研究仍正在进行中,是一项尚待深入的研究课题。该物种适应能力强,体现了物种在不同环境下的生存能力,其栖息地的多样性和生态作用值得进一步关注。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的2009年名录版本ver3.1中,当前保护等级为低危(LC),表明其现状相对稳定,面临的风险较低。

【地理分布】
楔尾草鹀广泛分布于中美洲及南美洲东北部,具体包括从哥斯达黎加到阿根廷东北部,哥伦比亚北部、委内瑞拉中部、大西洋沿岸的圭亚那地区,以及亚马逊河口附近的Ilha de Marajo岛等地。其分布范围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法属圭亚那、圭亚那、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和委内瑞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