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鹀
英文名:Rustic Bunting
学名:Emberiza rustica
【简介】
田鹀,又称花九儿、花嗉儿,是雀形目鹀科鹀属的鸟类。在繁殖季节,雄鸟展现出鲜艳的黑色头部和白色的眉毛以及髭纹,而雌鸟的面部呈现红褐色。这种鸟广泛分布于北亚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北部的温带森林地带。
【外形特征】
在繁殖季节,雄性田鹀的头部、眼圈和上胸环为黑色,同时拥有粗大的白色眉纹和髭纹。体背呈现栗红色,并有黑色纵纹。雌鸟的颜色较为温和,脸颊红褐色,头顶后部颜色渐浅。翅膀和尾部色彩也与雄鸟相似,但整体色泽偏淡。田鹀的眼睛一般为暗褐色,嘴基部颜色为肉色。
【生活习性】
田鹀主要在温带森林地区繁殖。它们在繁殖期间以昆虫为主食,而在冬季则转向以种子为主,并偶尔混食昆虫。它们非常勇敢,不怕寒冷,在寒冷的冬季依然活跃,甚至可以在大雪中捕食。田鹀是集群动物,春季迁徙时会集结成群,但是一到越冬期则分散活动了。
【鸣叫特征】
田鹀的叫声一般为短暂的‘zit’,主歌唱声和谐,并且常在夜晚发出声音。
【繁殖习性】
田鹀筑巢时通常选择地面或灌木丛中隐蔽的位置,所用材料主要是小的枝条和干草。每个巢中通常产卵4至6枚,卵的颜色为淡灰色,并带有细微的暗斑。孵化期间,主要是雌鸟在孵化卵,期间喂养幼鸟的食物主要是昆虫。幼鸟需要大约14天才能完全离巢。
【外型辨识】
与白眉鹀相比,田鹀缺乏白色顶冠纹以及粗黑下颊纹,但口角上方会有白色羽毛,腰部和胸部的纵纹也不相同。相比小鹀,田鹀嘴部颜色明确、眼圈清晰,同时还具有更为醒目的耳羽和腰部色彩。
【保护状况】
繁殖季节时,田鹀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北部地区。但是在迁徙过程中,田鹀会分散到东亚的大部分区域,包括中国东部的多个省份。这种鸟被列为国家三有保护鸟类,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代表易危物种(VU)。
【地理分布】
田鹀广泛分布于北亚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北部的温带森林地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