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鹀科 > 鹀属 > 日本灰头鹀
日本灰头鹀

日本灰头鹀

英文名:Masked Bunting

学名:Emberiza personata

【简介】
日本灰头鹀(学名:Emberiza personata),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该物种主要栖息于温带及亚热带亚洲地区的林缘地带,繁殖于萨哈林岛南部、千岛群岛及本州北部与中部的林缘地带,在春季迁徙到这些区域繁殖期间,它们偏好湿润的混合林及灌丛地带。

【外形特征】
日本灰头鹀拥有精致的外观,上体呈棕色,布满条纹,而头部则呈现灰白色。它们的下体为浅黄色,带有细密的暗色条纹。雄鸟体型色彩更为深沉,头部线条更加明显,且面部和下巴区域呈黑色。相比之下,雌鸟的羽毛颜色较为暗淡,全身覆盖着褐色纵纹。

【生活习性】
在冬季,日本灰头鹀迁移到更广泛的地区,包括伊豆群岛和琉球群岛,栖息于矮竹丛和茂密的灌木丛之中。其生活习性倾向于隐蔽环境,然而在觅食时,也可见于开阔地带。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的常见鸣叫声包括高音的“吱!”声,尤其是在冬天。日本灰头鹀的歌曲柔和、节奏缓慢,以颤音结束,音调似“chip chew chiriririii”。

【繁殖习性】
日本灰头鹀在四月至六月份繁殖。繁殖期间,它们会选择适宜的地方筑巢,然后孵化后代。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尚未给出该物种的确切保护状况。目前,该物种未被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或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其繁殖区域位于俄罗斯远东北部,包括萨哈林岛南部、千岛群岛,以及日本本州北部和中部。此外,日本灰头鹀还会在中部至南部的本州岛、伊豆群岛和琉球群岛进行冬季非繁殖活动。这一物种目前未发现亚种分化。

【外型辨识】
与黑脸鹀相比,日本灰头鹀显示出更丰富的下体条纹,并且雄鸟的面部黑色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