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斑腹鹀
英文名:Jankowski's Bunting
学名:Emberiza jankowskii
【简介】
栗斑腹鹀(Emberiza jankowskii),别名 Jankowski's Bunting,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的罕见中型鸟类。其栖息地极为狭窄,仅限于中国东北部的沙丘草原地带,例如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西部、蒙古东部以及北京的部分地区。因生存面临严重威胁而被列入高度濒危物种之列。
【外形特征】
- **头部和上体**
雄性的栗斑腹鹀头部呈褐色冠羽,与白色眉纹形成鲜明对比,脸颊具有黑色条纹延至眼部。耳羽带灰色且边缘配黑次须纹,背部红褐色而带宽大的黑色条纹。
- **尾羽与腹部**
两对最外侧尾羽有白色尖端,其余尾羽相对较暗但边缘略淡,特别是外侧羽片带有一定的淡红色。腹、腋下和尾下覆羽几乎是白色,胸前部分呈灰色,侧面和胁部为淡红色,腹部则有明显的红黑斑块。
- **雌鸟特征**
雌鸟的上体更淡黄色,胸前有斑点状的项链而不是腹部的斑块。
- **幼鸟**
幼鸟头部较暗呈灰褐色,带有稀疏而且淡的条纹。
【生活习性】
1. **栖息地**:偏好开阔草地,主要植被包括Filifolium sibiricum、Stipa baicalensis、和Spodiopogon sibiricus。在中国东北部,主要栖息于沙丘灌丛和干草原中。
2. **生活习惯**:通常在地面或小树上活动。当面对打扰时,会迅速隐入灌木丛。
3. **食性**:主要以草籽和昆虫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为每年4月底到7月底,巢构筑于地面草丛中或小灌木下,每窝产卵4-7枚。孵化和雏鸟照料皆需要双亲。
【鸣叫特征】
鸣叫简介参见原描述,包括典型的鸣叫声"chu-chu cha-cha cheee"、以及单调的“tsit”联系声等。
【保护状况】
被列入IUCN为EN(极危)级别。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给予其最高级别保护。其濒危状态反映了对栖息地的破坏、过度的放牧和农业变化,导致种群急剧下降。
【地理分布】
现仅分布在俄罗斯远东和中国的某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