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岩鹀
英文名:Cape Bunting
学名:Emberiza capensis
【简介】
南非岩鹀(英文名:Cape Bunting,学名:Emberiza capensis),属于雀形目鹀科鹀属。它常见于岩石地带的灌木丛生环境,体型小巧,约16厘米长,以种子、昆虫和蜘蛛为食。
【外形特征】
成年南非岩鹀头顶呈黑色,配有一顶冠羽,眼上一条白色的眉纹,耳羽边缘为黑色,耳羽中央白色。背部呈灰色并带有深褐色条纹,翅膀明显呈栗色,尾羽深栗色。下体灰白,喉咙处偏白。雌鸟和雄鸟外观相似,但雌鸟的白色头部标记带有一种浅褐色调。幼鸟翼部颜色较淡,头部图案不明显,胸部和侧腹有更重的条纹。
【鸣叫特征】
南非岩鹀的鸣叫声为上升的zzoo-zeh-zee-zee声,歌曲则是一连串响亮的chup chup chup chup chee chhep chu音节。其独特的鸣叫声是识别该物种的重要特征之一。
【生活习性】
南非岩鹀偏好居住于岩石地带的灌木丛生环境中,常活跃于山地北部的干旱杂草丛中,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会在繁殖期聚集成家庭群。它们主要在地面觅食,以种子、昆虫和蜘蛛为主食。
【繁殖习性】
它们会在低矮的灌木或草丛中筑巢,巢通常呈杯状,内部铺设细软物质。每窝产卵2至4枚,卵壳呈奶油色,带有红棕色和淡紫色斑点。孵化期大约13至15天,由父母共同喂养雏鸟直至独立。
【外型辨识】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估,南非岩鹀被列为无危(LC)类别,意味着目前其种群数量较为稳定,并未受到严重威胁。
【地理分布】
该物种分布在南部非洲,包括西南安哥拉、东至莫桑比克西部,向南延伸至南非的大部分地区;在南非西部、纳米比亚西部和中部、博茨瓦纳、莱索托、斯威士兰以及津巴布韦也有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