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胸窜鸟
英文名:White-breasted Tapaculo
学名:Eleoscytalopus indigoticus
【地理分布】
白胸窜鸟(学名:Eleoscytalopus indigoticus),又称为White-breasted Tapaculo,它是雀形目窜鸟科的一种小型鸟类。该物种主要分布于巴西东南部的低地和亚山地森林,在地理分布上从Bahia的东部延伸至Rio Grande do Sul的东北部,包括了Paraná的西部和Santa Catarina的东部地区。
【外形特征】
白胸窜鸟长11厘米,体重介于13至18克之间。雄鸟体色显著,头部和背部为蓝灰色,往后偏布着红褐色,胸和腹部主要为白色,两侧及臀部为栗色并且有深色条纹。雌鸟体型较褐色,但其它特征相似于雄鸟。幼鸟的颜色比成鸟更深。
【鸣叫特征】
白胸窜鸟的鸣叫声持续7至8秒,其速率大约为每秒15至16个音符,并且常常逐步提升音量。这一声频深受树木洞穴的反射和引导。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主要栖息于低地和亚山地森林的下层植被,喜在地面或接近地面处觅食。捕食方式与鼠类相似,以昆虫为食。植被相对丰富且开放的地方为它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繁殖习性】
它们的繁殖巢通常为一由根茎和苔藓构成的小窝,内部使用羽毛铺设。已记录到的巢穴坐落于树木旁的落叶堆中,一窝通常有2枚蛋,蛋的尺寸大约20.8 x 17毫米。在Espírito Santo地区,它们可能为双窝繁殖,孵化期约为15天。
【外型辨识】
白胸窜鸟最具辨别的外部特征是其蓝灰头部和背部、白色的胸部以及红褐色并带有深色条纹的臀部,这可用于区别于同一科当中的其他物种。
【保护状况】
白胸窜鸟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但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破碎化对它们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这反映了白胸窜鸟需要关注的素质保护重点和保护要求。本物种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中被列入近危(NT)级别,标明白胸窜鸟面临着生存的压力。通过科学和社会各界的进一步观察、研究与保护措施,希望这种美丽的小鸟可持续繁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