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长尾鹦鹉科 > 折衷鹦鹉属 > 塔岛红胁绿鹦鹉
塔岛红胁绿鹦鹉

塔岛红胁绿鹦鹉

英文名:Tanimbar Eclectus

学名:Eclectus riedeli

【简介】
塔岛红胁绿鹦鹉(Eclectus riedeli),属于鹦形目长尾鹦鹉科折衷鹦鹉属,是塔宁巴尔群岛特有种。

【外形特征】
雄鸟的头部、背部、上翼二级飞羽、次级飞羽以及大部分下体呈深翡翠绿色,下体较淡,次级飞羽的外侧和边际次级飞羽呈现淡蓝色或蓝绿色调;中央尾羽从上方看为绿色,侧面为蓝色;尾羽下方为黑色,拥有一个明显的黄色边缘。雌鸟的头颈部和胸部完全为鲜红色,眼周围有不显眼的蓝色眼环;背部、下腹部、上翼覆羽以及尾部颜色稍暗,尾羽基部呈橙红色或红色,尖端更亮。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从海岸到中海拔山区的各种林冠木生植被环境中,包括红树林、尼帕森林、淡水沼泽和干燥陆地森林,以及沿海灌木、密林草原、公园、种植园、次生植被和花园。其活动范围通常限于每日觅食飞行。食物来源丰富,主要包含水果、种子、坚果、嫩叶芽及花朵,特别偏好Parinarium和Pandanus。

【鸣叫特征】
该鹦鹉拥有丰富的叫声词汇,包括均匀起伏的哨音、短促的尖叫声、“krrrah”或刺耳的“krrreeh”声,以及在飞行时发出的“klah!”叫声,可连续发声或间歇发声。

【繁殖习性】
一般繁殖期在8月至9月,但可能在1月或者全年进行繁殖。鹦鹉通常在树洞中筑巢,位置可能位于空旷地带或森林边缘。每次产卵2枚,通常孵化期为26天(圈养条件下)。幼鸟期约为12周,期间最多八只不同性别的成年鸟可能轮流照顾巢穴。

【外型辨识】
该种鹦鹉在圈养环境下较为罕见,可在西班牙和德国的动物园及鸟类公园中发现。

【物种区别】
塔岛红胁绿鹦鹉相较于红胁绿鹦鹉明显体型更小。雄鸟脸部的绿色带有更多蓝绿色调,尾部黄色边缘更宽;雌鸟的小翅膀为深蓝色,下尾覆羽则为黄色,尾部带有宽大的黄色边缘,全身其余部分则为红色。

【保护状况】
该物种被收录于IUCN濒危等级为VU(易危),并受CITES II(华盛顿公约)公约保护。

【地理分布】
塔岛红胁绿鹦鹉主要栖息于澳大利亚新几内亚区的塔宁巴尔群岛(位于印度尼西亚摩鹿加群岛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