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腹皇鸠
英文名:Pink-bellied Imperial Pigeon
学名:Ducula poliocephala
【简介】
红腹皇鸠,英文名:Pink-bellied Imperial Pigeon;学名:Ducula poliocephal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
【外形特征】
红腹皇鸠长40到42厘米,重约510到564克。头部、前额为灰白色,向后逐渐过渡至灰色冠和紫色颈背;下巴和喉咙呈肉桂色,有狭窄的白色边框,胸部为暗紫色,腹部淡粉,两侧和臀部为栗色,余部为青铜绿或金绿色;颈侧区域和上肩为紫红色;尾部中央有灰白色带,翅膀下部为黑色,尾羽端部为黑色带有灰白色带;眼圈、脚和腿均为红色,喙灰色黑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冠有绿色色调,喉部有模糊的栗色斑块,腹部粉红羽毛边缘偶有赤褐色。幼鸟的颜色与雌鸟相似,但腹部赤褐色边缘更不明显。
【鸣叫特征】
红腹皇鸠的广告鸣叫为多次重复的低沉、韵律分明的“whoooUw..whoooUw”声,持续约0.4到0.5秒,尾音逐渐升高。此外,它们还发出一系列速率较快的、相似但较短的咕咕声。苏禄岛个体不同的是,其广告叫声起始为干涩的咔哒声,随后为逐渐慢下的嗡嗡声。
【生活习性】
红腹皇鸠倾向于在古老的次生林或原生森林中栖息,在高山区,海拔范围在400至1500米,常见于树顶层。在某些情况下,会与红喉皇鸠和白喉林鸽混群。
【繁殖习性】
有关该物种在繁殖方面的具体信息目前尚未详细记录。
【外型辨识】
红腹皇鸠与红喉皇鸠的胸部和颈部颜色有显著区别。
【物种区别】
红腹皇鸠与红喉皇鸠的胸部和颈部颜色有显著区别。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红腹皇鸠被列为近危(NT),而在菲律宾的红色名录中列为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种群数量可能正在中速下降,主要由于栖息地丧失、作为宠物的捕捉以及猎杀行为。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菲律宾群岛,包括吕宋岛、卡坦端内斯岛、民都洛岛、锡布延岛、马斯巴特岛、萨马岛、比里兰岛、班乃岛、内格罗斯岛、宿务、保和群岛、莱特岛、迪纳加特群岛以及棉兰老岛、巴西兰岛和苏禄群岛(塔威塔威)。尽管人们曾以为宿务岛上的红腹皇鸠已经灭绝,但在2003年在此岛位于阿尔科伊森林的记录表明该物种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