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萨斯皇鸠
英文名:Nuku Hiva Imperial Pigeon
学名:Ducula galeata
【简介】
马克萨斯皇鸠(学名:Ducula galeat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其分布范围限于太平洋地区,包括法属波利尼西亚东北部马克萨斯群岛的Nuku Hiva岛。
【外形特征】
马克萨斯皇鸠体型庞大,雄鸟为主要观察对象,体色以深灰色为主,胸部略带棕色,背部有绿光闪烁,尾下为栗色。嘴部黑色,脚趾呈暗红色,眼白。头部有明显的长形轮廓,颈后有肉质鞍状突起,嘴基部有白色羽毛环绕。幼鸟羽毛有淡红色边缘,质地显得较为松软。
【生活习性】
马克萨斯皇鸠主要栖息在海拔700米以上的森林山谷。其活动范围集中在高树的树冠层,偏好食用果实,尤其偏爱番石榴和其他种类的果实,如Ficus、Psidium guajava。也会借助Ficus的果实和毛毛虫补充蛋白质。飞翔时,拍打翅膀的动作听得到轻微的声音。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叫声响亮独特。清晨时,声音似乌鸦的刺耳声'krrrahhh'。其他的鸣叫声包括一种低沉的“neah-ah-ah-ah-ah”和“naw-aw-aw”的声音。
【繁殖习性】
繁殖期不固定,但有可能全年都会有繁殖记录,或是集中在一年中某一阶段。在建巢过程中,一般选择在森林树的树中层,巢由枝条构成,高度可达13至20米,每次只下一枚浅奶油色的蛋。
【外型辨识】
与其他皇鸠种类相比,马克萨斯皇鸠更显大型,头部较长并且尾部较长,尾下部为栗色,上体闪耀着绿色光泽,下体为暗灰色或深灰色。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分类状态为濒危(EN),同时列为中国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其自然地理分布范围狭窄,仅限于法属波利尼西亚东北部的马克萨斯群岛一座名为Nuku Hiva的岛。历史上,马克萨斯皇鸠的分布曾经扩展到库克群岛、社会群岛、皮特凯恩群岛等地,然而现在这些地方只能在历史文献中找到它们的记录,因为这几种地区上的马克萨斯皇鸠现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