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皇鸠属 > 帝汶皇鸠
帝汶皇鸠

帝汶皇鸠

英文名:Timor Imperial Pigeon

学名:Ducula cineracea

【简介】
帝汶皇鸠(学名:Ducula cinerace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分布于帝汶岛和Wetar,是一种大型灰鸽。

【外形特征】
帝汶皇鸠的眼睛颜色为黄色,喙呈暗色。体长较大,头部和上体为深灰或石板灰色,逐渐从头至背部过渡至较浅的颜色;翅膀和尾部在特定光线条件下带有微绿色光泽;初级飞羽的外缘为窄带形米黄色;胸部淡紫粉色,腹部及尾下覆羽呈米色;眼周无红色皮肤;腿脚呈深紫色。幼鸟翅膀和尾巴的边缘呈红棕色,尾羽尖端为锈红色。

【生活习性】
帝汶皇鸠偏爱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尤其是在桉树为主要种类的区域。其栖息地从海平面高达2200米,通常单独或在小群中活动于果实丰富的树冠层中。

【鸣叫特征】
帝汶皇鸠发出的独特鸣叫声持续时间约为1.6至2.0秒,声音类似于快速而颤抖的冒泡声音,初始是一个短暂的“wup”后紧跟连续的“bbrrrrrrrr”颤声。有时,“wup”声可能会缺失,在颤音后可能附加另一短音。

【繁殖习性】
繁殖观察较少,但2008年10月在Wetar地区发现了一个距离地面约2.8米的巢。

【外型辨识】
帝汶皇鸠拥有全黑的喙,明亮黄色的眼睛,腿和脚为深紫色,而并没有眼睛周围的红肉圈。

【物种区别】
帝汶皇鸠与具有相似体色但通常带有虹彩斑纹的白喉林鸽有所区别。在鉴别上,帝汶皇鸠拥有全黑的喙,明亮黄色的眼睛,腿和脚为深紫色,而并没有眼睛周围的红肉圈。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2010年版本),帝汶皇鸠属近危(NT)物种。中国将其列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估计全球种群数量在1万至2万之间,折合成熟个体数量在6千至15千之间。

【地理分布】
帝汶皇鸠分布在帝汶岛和Wetar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