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鸽形目 > 鸠鸽科 > 皇鸠属 > 红胸皇鸠
红胸皇鸠

红胸皇鸠

英文名:Rufescent Imperial Pigeon

学名:Ducula chalconota

【简介】
红胸皇鸠,学名Ducula chalconota,是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的鸟类。体长约为37-39厘米,体重可达613克。

【外形特征】
成鸟头部和颈部呈深蓝灰色,喉部为粉棕色渐变为深栗色腹部,两胁为栗色,下尾羽覆羽为浅栗色;背部为闪亮的青铜绿色或绿宝石绿色,肩部、背部和臀部具有广泛的紫红色虹彩;尾部为蓝黑色,并且尾端有暗灰色带。虹膜为深红色,喙为黑色,基部为暗红色,腿为紫红色。雌雄难分,不过雌鸟可能少一些红色的光泽,尤其是金黄色的区域。成鸟身上有显著的深褐红暗影,而幼鸟颜色相对较暗淡。亚种smaragdina体型略大,上体更具绿色调,体色上缺乏红色的光泽。

【生活习性】
红胸皇鸠通常独自或成对生活,主要摄食果实,尤其是无花果和一些大型水果。它们栖息于新几内亚的原始山地森林内部,分布海拔范围常在1400至2500米之间,偶尔低于1100米。大多数时候在森林的中层和顶层觅食,偶尔独行或成双。

【鸣叫特征】
它们不常发出叫声,不过其声音低沉而哀怨,通常为三位音符的模糊连声以及低沉的“hoo”声,受惊吓时会发出一种空洞的敲击声。

【繁殖习性】
关于红胸皇鸠的具体繁殖规律记录不多,但有采集到处于繁殖状态的标本的时间大约在二月和三月。

【外型辨识】
红胸皇鸠常常与相似的鸟类引起混淆,但更常出现在更偏高的海拔,并且背部有比其他一些种类更为明显的红色亮区。此外,与裸眶山鸠相比,红胸皇鸠的胸部无白色,背部为绿色而非灰色。

【保护状况】
红胸皇鸠在IUCN受到的关注度为'LC'(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最不受关注),但是对其生存的系统学历史和具体保护措施了解较少,有待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其具体种群数量、分布趋势与潜在的威胁因素。

【地理分布】
红胸皇鸠主要栖息在新几内亚的山地森林中,分布海拔一般从1400至2500米之间。其分布范围较广泛,但主要集中于太平洋诸岛屿中的新几内亚岛以及周边区域。该地区被认为是其主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