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斑皇鸠
英文名:Spotted Imperial Pigeon
学名:Ducula carola
【简介】
点斑皇鸠(Ducula carola),属于鸽形目、鸠鸽科皇鸠属,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多个岛屿。该物种受到法律保护。
【外形特征】
成年点斑皇鸠体型中等偏大,体长介于32至38厘米之间。头部和颈部呈现灰白色至淡蓝灰色,胸前有一显著的白色新月带。翅膀和背部呈现银灰色,伴有黑色斑点,某些部分还带有光泽的绿色调;翼下部颜色较淡,为淡灰色;尾巴边缘为黑色,带有光泽的绿调。腹部颜色为深栗色,脚部颜色为紫色或粉红色。喙为红色,虹膜为白色。雌性点斑皇鸠的上体颜色较暗,胸前并未出现白色的横向带状图案。幼鸟与雌鸟相类似,但其色彩相对较为暗淡。
【鸣叫特征】
点斑皇鸠的鸣叫声较为低调,通常表现为一系列逐渐加速的呼呼声,'hu hu hu hu hu-hu-hu-hu-huhu',鸣叫时间持续约3秒。
【生活习性】
该物种常常以群体方式出现,群体由30只以上个体组成,并与绿皇鸠同栖。点斑皇鸠栖息于森林和部分砍伐的林地边缘,海拔高度通常在2000米以下。它们在季节性访问石灰岩海岸,可能为了获取各种营养,例如钙质。点斑皇鸠主要以Eugenia 和 Ficus树的果实为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从每年的2月至7月。点斑皇鸠通常在悬崖的洞穴中筑巢,巢穴由少量树枝搭建而成,每次产一枚白色蛋。
【外型辨识】
与其他皇鸠种类相比,点斑皇鸠最显著的区别在于腹部颜色为栗色和翅膀上具有斑点。雌性和雄性在外观上有明显的差异,雌性则缺少白色的横向带状图案。
【保护状况】
IUCN将点斑皇鸠的保护等级列为“易危”(VU)。在中国,点斑皇鸠也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点斑皇鸠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的吕宋岛、民都洛岛、锡布延岛、内格罗斯岛、锡基霍尔岛和棉兰老岛。某些岛屿上的数量已显著减少,甚至局部灭绝。该物种在20世纪50年代曾在内格罗斯岛较为常见,但自那以后记录的数量就显著下降,并在吕宋岛和棉兰老岛等地也表现出数量减少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