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腿蓬背鵙
英文名:Pink-footed Puffback
学名:Dryoscopus angolensis
【简介】
红腿蓬背鵙(学名:Dryoscopus angolensis)是雀形目丛鵙科蓬背鵙属的一种小型鸣禽,主要栖息于非洲中部与东部的山地和丘陵森林区。本词条将详细介绍红腿蓬背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叫声及分布情况。
【外形特征】
红腿蓬背鵙体长15至17厘米,体重35至40克。雄鸟额部和肩部呈黑色,并带有一定的深蓝色光泽;上背部为暗灰色,而肩部、背部及臀部则为中至浅灰色;尾部颜色极深,上方的深褐色尾羽上有黑色条纹,尾下覆羽淡灰色,呈暗灰色光泽,飞羽下也带有相似色调并带有淡红边。雄鸟眼圈带淡红色,请注意此鸟腿淡粉紫或淡紫灰,爪为灰色。相对于雌鸟,雄鸟的喉部特征为灰白色,逐渐转变为胸部和侧面的淡灰色,腹部近白色,中部颜色较为含糊;雌鸟在外形上主要表现为头和颈部为蓝灰色,身体其他部位为橄榄灰色,下颚呈现出橙色或红褐色,腹部分为白色或带有稍许灰白色的色彩;尾部下方及飞行时的下侧红褐色,而飞羽则带有一种明亮红褐色的光泽。幼鸟外观与雌鸟类似,但上体略暗,翼覆羽偏为橄榄棕色,下体颜色偏黄;喙偏淡,眼棕色,脚色为粉褐色。
【生活习性】
红腿蓬背鵙主要活动在树冠的高处,有时会降到森林的中层活动。它们行走时类似于大型莺,移动方式容易引起注意,通常动作无声。该种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甲虫、蝗虫和毛虫等小型无脊椎动物,通常它们是一对或者单个活动的鸟类,同时还会参与混合物种的觅食群落。
【鸣叫特征】
红腿蓬背鵙最典型的叫声是上升的‘cheeeu’声,同时也能发出一些责备和咔哒声。
【繁殖习性】
关于红腿蓬背鵙的具体繁殖信息,目前资料尚不充分,我们无法在此给出实质性的信息。
【外型辨识】
红腿蓬背鵙在视觉上与大嘴蓬背鵙有相似之处,但可以通过极细微的颜色和体型差异来区分。例如,雄鸟的特点是它中灰色的臀部和下体,而雌鸟比其同类颜色稀少,体型更小,且多带红色和褐色。
【物种区别】
红腿蓬背鵙在视觉上与大嘴蓬背鵙有相似之处,但可以通过极细微的颜色和体型差异来区分。例如,雄鸟的特点是它中灰色的臀部和下体,而雌鸟比其同类颜色稀少,体型更小,且多带红色和褐色。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红腿蓬背鵙的保护等级为低危(LC)。这表明目前这种鸟类种群数量相对稳定,但仍需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地理分布】
红腿蓬背鵙广泛分布于非洲中部和东部,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国家和地区:安哥拉、布隆迪、喀麦隆、刚果(当特指刚果民主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肯尼亚、尼日利亚、卢旺达、苏丹南部、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以及刚果盆地东侧的阿尔伯丁裂谷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