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鹤形目 > 秧鸡科 > 白喉秧鸡属 > 白喉秧鸡
白喉秧鸡

白喉秧鸡

英文名:White-throated Rail

学名:Dryolimnas cuvieri

【简介】

白喉秧鸡是鹤形目秧鸡科中的唯一一种现存成员。它们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栖息于各种湿地环境,包括森林、红树林、沼泽和稻田。Aldabra亚种不仅无法飞行,还是印度洋西部最后一种无飞行能力的鸟类之一。

【外形特征】

成年白喉秧鸡体长约为30-33厘米,背部呈橄榄绿色,下体呈红褐色,具有白色喉咙。雄鸟与雌鸟外貌相似,但雌鸟的上喙基部为石竹红色,雄鸟的是深红色。幼鸟的颜色对比成鸟稍显暗淡,喙和眼睛为棕色。Aldabra亚种比亚种指名型小且色泽较浅,具有模糊或缺失的灰暗条纹。

【鸣叫特征】

白喉秧鸡发出的叫声特别响亮且清脆,常见的是音调上升的声音“schweeet”。这种类型的鸣叫通常在傍晚或夜间发出,变化效果显著。

【生活习性】

白喉秧鸡适应性强,栖息地包括森林、红树林以及珊瑚海滩,海拔范围从海平面延伸至1800米。它们的食物主要集中在无脊椎动物上,如软体动物、幽灵蟹和昆虫,偶尔也会吃掉死亡的螃蟹和陆龟身上的寄生虫。

【繁殖习性】

白喉秧鸡在同一水域附近的密集草丛中筑巢,巢呈盘状,材料来自菖蒲和芦苇叶。这对夫妇共同孵化蛋,受精幼雏被出生时覆盖着黑褐色绒毛,展现出早成性,刚出生就能在父母身边移动。

【外型辨识】

白喉秧鸡相较于木秧鸡而言体型较大,喙黑色而较长并且喉部白色斑片面积也较大;相比于马岛秧鸡,雌雄喉部相对更白,色泽更加鲜明。Aldabra亚种和指名亚种除了体型大小不同,在颜色和条纹的分布上也有差异。

【物种区别】

白喉秧鸡相较于木秧鸡而言体型较大,喙黑色而较长并且喉部白色斑片面积也较大;相比于马岛秧鸡,雌雄喉部相对更白,色泽更加鲜明。Aldabra亚种比亚种指名型小且色泽较浅,具有模糊或缺失的灰暗条纹。

【保护状况】

据IUCN红皮书评估,白喉秧鸡的生存状况被列为“无危”,而Aldabra亚种的具体数量约为8000只。它们的分布区域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因此,持续监视栖息地状况以及控制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显得尤为必要。

【地理分布】

白喉秧鸡主要分布在印度洋的科摩罗、马达加斯加、马约特和塞舌尔。Aldabra亚种主要活动于环境较为复杂的区域,如密集灌木丛,但同时也可在红树林生长区发现它的踪迹。

【最新研究与迭代进化】

根据研究团队——由伦敦自然博物馆和朴茨茅夫大学联合组成的科学家——的最新发现,Aldabra岛上已证实存在白喉秧鸡重演进化现象的证据。约13.6万至24万年前,马达加斯加的白喉秧鸟抵达了印度洋的小岛,并逐步丧失飞行能力。然而在约10万年前洪水期间,该岛被淹没,居民全体罹难。约三万年后,当该岛水面再次下降时,白喉秧鸡重新居住在岛上,重制进化过程,使得其丧失飞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