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黑啄木鸟
英文名:White-bellied Woodpecker
学名:Dryocopus javensis
【简介】
白腹黑啄木鸟(学名:Dryocopus javensis),是一种大型、主要分布在亚洲热带地区的黑啄木鸟,属䴕形目啄木鸟科。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外形特征】
成年白腹黑啄木鸟体长在40至48厘米之间,体重可达197至350克。雄性头部至颈背呈深红色,头顶、上体、翼和尾全为黑色,耳羽有白色条纹,侧颈、喉部至下胸有白色条纹,主羽尖端有白色,腹部呈乳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部为全黑色,耳区域有白色条纹。幼鸟颜色较暗淡,喉部较浅,有时臀部有白色痕迹。
【鸣叫特征】
它们发出了高亢的“kiyow”、“kyah”、“kiauk”或“keer”的单音,以及连续的“kek-ek-ek-ek-ek”或“kiau kiau kiau kiau kiau”长叫声,每秒大约3-4个音符,系列叫声时长可超过五秒,不论是在飞行中还是停歇时。此外,它们还发出低沉的“ch-wi”音符进行交流。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多种类型的常绿与落叶森林中,尤对该类湿热的原始森林尤为偏好,森林中包含许多枯木和腐木,这些提供了丰富的昆虫食物。此外,它们也能在选择性采伐和退化的森林、森林边缘以及花园等环境生活。海拔分布范围广泛,从低地到1600米高度(例如在菲律宾吕宋岛的北部地区可高达2500米),但大部分种群集中于海拔低于600米范围的地区。
【繁殖习性】
繁殖期各地有所不同,通常在2月至5月期间进行,且每窝产卵大约2枚,孵化期为14天左右。雏鸟在26天后离巢,由父母共同喂养。
【外型辨识】
成年白腹黑啄木鸟体长在40至48厘米之间,体重可达197至350克。雄性头部至颈背呈深红色,头顶、上体、翼和尾全为黑色,耳羽有白色条纹,侧颈、喉部至下胸有白色条纹,主羽尖端有白色,腹部呈乳白色。雌鸟与雄鸟相似,但头部为全黑色,耳区域有白色条纹。幼鸟颜色较暗淡,喉部较浅,有时臀部有白色痕迹。
【保护状况】
依据IUCN标准,该物种列为无危(LC)。虽然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栖息地破坏和森林砍伐,导致种群数量下降,例如在中国,已被列为重点二级保护动物。但整体来说,分布范围仍然较广。目前该物种在中国境内分布在四川西南部、云南以及中南半岛地区较为常见。
【地理分布】
白腹黑啄木鸟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中国南部、日本的对马岛、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老挝和越南等地区。全球共有14个亚种,其中部分岛屿亚种分布较为稀少,面临濒危状态,也有些亚种已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