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羽鸠
英文名:Cloven-feathered Dove
学名:Drepanoptila holosericea
【简介】
散羽鸠(英文名:Cloven-feathered Dove,学名:Drepanoptila holosericea)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种鸟类。这种鸟类体型较大,体态肥硕且具有短尾,外观独特。
【外形特征】
雄鸟长约32厘米,重220克;雌鸟稍小,长约28厘米,重160克。整体呈圆胖体型,翅膀短圆,尾巴短而宽,主飞羽末端有凹陷。雄鸟羽毛呈鲜绿色,腹部呈黄色,尾下覆羽长且色彩更加艳丽;雌鸟羽毛色泽偏黄,绿色带一些黄色。雄鸟的翅膀和尾羽覆羽有银白色的斑点,形成独特的横条纹,下巴至喉部有一条白色条纹,胸部与腹部间有一条不规则的白色条带。喙色为暗绿色,腿为暗红色。幼鸟缺乏成年鸟的霜状斑纹,翅膀边缘宽阔且呈黄色。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00至1000米的中高海拔湿润森林中,适应性较强,也能在受扰动的森林、开阔林地及Melaleuca quinquenervia为主的niaouli草原中生存。在Riviere Bleu公园,它们特别倾向于茂密的Elaeocarpus angustifolius树林。飞行时,翅膀会有尖锐的哨声。
【鸣叫特征】
常发出低沉、哀婉的呼啸声,有五个音节组成的独特短语,开始是一个短促的低沉咕咕声,接着是一个较大的双音节下降音,然后是三声低沉的咕咕声,如 “whu...cooowUU..wUUU..wUUU..wUUU”。还会发出一系列相似的低沉呼啸声。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8月至11月。巢筑于树木或灌木上,由细枝搭建而成。每巢通常产卵两枚,在圈养条件下可能只产一枚。孵化期约21天,仅由雌鸟负责孵卵和照料幼鸟。幼鸟在大约21天后可以良好地飞翔。
【外型辨识】
散羽鸠以其丰满的体态和短尾,特别是鲜亮黄色的尾下覆羽为显著特征,与其他类似物种相比,其羽色和体型较为独特且易于辨认。
【保护状况】
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的Grande Terre和Ile des Pins,尽管面临森林砍伐、镍矿开采和狩猎等威胁,但这一鸟种的种群数量相对稳健,在Grande Terre和Ile des Pins都较为常见,据估计总数达140,000只。其在适宜栖息地的普遍分布和对扰动较小环境的适应性使它能够在一些被破坏的区域生存。因此,目前散羽鸠被列为近危(NT)级别。
【地理分布】
散羽鸠广泛分布于新喀里多尼亚主岛Grande Terre和Ile des Pins,尤其在适宜的森林环境中的数量较多。此外,散羽鸠的活动范围还包括其他国家和地区如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与爪哇岛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部分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