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背刺花鸟
英文名:Grey-bellied Flowerpiercer
学名:Diglossa carbonaria
【简介】
乌背刺花鸟(学名:Diglossa carbonaria),又名灰腹刺花鸟,属于雀形目裸鼻雀科刺花鸟属的一种中等体型鸟类。主要栖息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高海拔地区,常见于湿润森林边缘及干燥山地灌丛。
【外形特征】
乌背刺花鸟的体长约为13厘米,体重介于9至14.8克之间。其羽毛呈现灰、黑、赤褐色相间的色彩,头、喉咙、大部分背部呈黑色,胸腹呈现灰色,上胸部有黑色斑点和条纹,尾下覆羽为赤褐色。该鸟拥有细长且略微上翘、尖端钩状的喙。少数个体可能与黑喉刺花鸟相似,在颊部和下体羽毛上展现出赤褐色特征。两性外观相似,年轻鸟的羽毛略带条纹,上体深灰棕色,下体较浅,腹部为淡黄色,尾下覆羽暗淡赤褐色。
【生活习性】
这种鸟栖息于安第斯山脉2100至4300米海拔处干燥的山地灌丛、树线附近的灌木林及人类居住地点的篱笆、花园等。它们通常以花蜜和昆虫为食,表现出高度活跃和精神紧张的行为方式,并经常隐藏于茂密植被中,或瞬时显现,有时在半湿润和湿润地区的轻型林地捕食。
【鸣叫特征】
乌背刺花鸟的鸣声复杂快速,持续约3秒,每几秒重复一次,例如:“peeza-peeza-seetza'sizza-peeza'teez-teez'za-te-za-te-t-t”,以逐渐减慢的单音符结束。
【繁殖习性】
乌背刺花鸟的繁殖季节大约为12月至7月,这期间会观察到幼鸟,而青少年和亚成体则出现在3月至7月以及12月,但关于具体的繁殖行为,尚缺乏更多记录。
【外型辨识】
乌背刺花鸟已在Tunari国家公园被记录,且可能存在于Madidi、Carrasco和Amboró国家公园内。乌背刺花鸟与黑喉刺花鸟极为相似,但灰色腹部与黑色上体的对比是区别两者的关键特征。
【物种区别】
乌背刺花鸟与黑喉刺花鸟极为相似,但灰色腹部与黑色上体的对比是区别两者的关键特征。
【保护状况】
乌背刺花鸟被列为IUCN无危物种(LC),根据其分布范围来看,它是一种限域物种。尽管其范围有限,但总体而言较为常见。该种鸟类适应了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变化,例如砍伐柴火、焚烧、放牧及农业等植被改变,短期内威胁较小。
【地理分布】
乌背刺花鸟主要分布于玻利维亚和阿根廷西北部,从拉巴斯市附近西南向沿安第斯山脉东坡延伸至圣克鲁斯和楚基萨卡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