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卷尾科 > 卷尾属 > 绒背卷尾
绒背卷尾

绒背卷尾

英文名:Velvet-mantled Drongo

学名:Dicrurus modestus

【简介】
绒背卷尾(英文名:Velvet-mantled Drongo,学名:Dicrurus modestus),隶属于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广泛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几内亚湾的普林西比岛和比奥科岛,向南至刚果民主共和国西部、肯尼亚西部和安哥拉西北部。

【外形特征】
绒背卷尾体长24至28厘米,体重45至53克。成鸟(雄雌同形)具暗黑色上背和下体,与光泽较强的头部和翅膀形成对比;虹膜为红色(幼鸟为棕色);喙为黑色且强壮且尖端略钩;腿为黑色。其尾巴明显呈深叉状,末端成里拉形。两个亚种在羽毛光泽度和分布区域上存在细微差异。

【鸣叫特征】
绒背卷尾的鸣声丰富多样,包括尖锐的哨音、鼻音的刺耳叫声和粗糙的音调,有时会发出类似撕纸般的响亮沙哑声。

【生活习性】
绒背卷尾生活在各种森林环境,包括低地森林直至海拔1,600米的山上区域,偏好森林边缘和大型树枝树冠层。其主要食物为各种昆虫,包括蚱蜢、甲虫、白蚁、蝉、螳螂、鳞翅目昆虫和黄蜂等。黄昏时,绒背卷尾较为活跃,几乎接近夜间生活状态。

【繁殖习性】
绒背卷尾的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6月或10月至11月之间,部分地区的繁殖季节可能全年持续。其巢建在树枝分叉处,呈碗状,由细枝、根须、纤维和苔藓构成,用蜘蛛丝固定,通常产卵3颗。

【外型辨识】
与类似物种,如叉尾卷尾、亮背卷尾相比,绒背卷尾的羽毛光泽较弱,尾巴叉度更深,栖息环境倾向森林边缘和树冠而非灌丛层次。而与辉卷尾相比,具有更深的叉尾和较为暗淡的羽毛,活动于树冠层而非林下层。

【保护状况】
根据IUCN标准,绒背卷尾被列为无危(LC),但普林西比岛上的指名亚种可能受到特定威胁,如农药使用导致的食物减少和农田扩张导致的栖息地减少,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其状态为近危。

【地理分布】
绒背卷尾分布于塞拉利昂至刚果民主共和国中部、肯尼亚西部和安哥拉西北部,涵盖普林西比岛和比奥科岛。存在两个亚种:D. m. modestus代表普林西比岛的单一种群,D. m. coracinus则分布在中非范围,包括比奥科岛。此外,Sierra Leone至尼日利亚西南部的种群现被单独列为另一物种——叉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