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卷尾
英文名:Ashy Drongo
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
【简介】
灰卷尾(学名:Dicrurus leucophaeus),又被称为灰黎鸡、白颊卷尾或灰龙尾燕,是一种生活在东亚和东南亚的中等体型鸟类,属于卷尾科卷尾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中国多个省份及日本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灰卷尾体长约为25至32厘米,全身羽毛呈灰褐色到浅灰色。翅膀有10枚初级飞羽,尾部长且深深分叉。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眼周、头部两侧、背部、腰以及臀部,均覆盖着深浅不一的灰色羽毛。在眼周及头旁有明显的白色斑块,这使得它们很容易被辨别。雌鸟与雄鸟在外形上差异较小,但雌鸟尺寸略小且羽毛色泽略暗。幼鸟通常呈现出灰色并带有黄色,翅膀和尾巴相对短小。
【生活习性】
灰卷尾偏好林地环境,居住在丘陵森林、雨林、河流或山区的高大树冠顶端,有时也会出现在村落周边。这些鸟类善于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常用任务是停留在高处观察并俯冲捕捉飞行中的猎物。在繁殖季节,灰卷尾通常成对活动,而其他时间则可能单独行动或成小群盘旋。它们也善于模仿其他鸟类的叫声,偶尔甚至在夜间发出类似其他鸟类的鸣叫声。
【鸣叫特征】
无具体内容描述
【繁殖习性】
灰卷尾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包括蝽象、白蚁和松毛虫等。繁殖季节一般在5月至6月之间,大多数群体一年繁殖一次,少数地区一年两次。每窝平均产3至4枚蛋,卵呈淡粉色,带有紫灰斑点。巢结构精巧细腻,由树枝与各种细小的植物纤维构成,外层以苔藓、蜘蛛网和绒毛加固伪装,确保了幼鸟的安全。
【外型辨识】
无具体内容描述
【物种区别】
无具体内容描述
【保护状况】
灰卷尾在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无危物种(LC)。在中国,灰卷尾受到保护,被纳入了《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这些鸟类由于控制农林害虫如蝽象、白蚁和松毛虫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受到鼓励进行保护。
【地理分布】
灰卷尾分布广泛,从东亚至东南亚,包括阿富汗、印度、中国、缅甸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它们主要生活在600至2500米的山区,部分甚至在接近4000米的海拔区域。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是其模式产地。一些族群在灰色羽毛的深浅、迁徙模式以及眼周白色斑块的显著度上均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