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卷尾科 > 卷尾属 > 古铜色卷尾
古铜色卷尾

古铜色卷尾

英文名:Bronzed Drongo

学名:Dicrurus aeneus

【简介】
古铜色卷尾,学名Dicrurus aeneus,属于雀形目卷尾科卷尾属的小型鸟类。这种鸟俗名姬乌秋或小卷尾,外形特征为全身黑色并具有金属蓝绿色光泽,头部、颈背和肩部尤为明显。它们通常栖息于森林、果园及花园中,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直至中南半岛、台湾、云南、西藏、广西、海南等地区。

【外形特征】
古铜色卷尾体长约为22至24厘米,体重22至30克。羽毛光泽,尾部似分叉。其头部羽毛较长且尖锐,广泛表皮裹覆着金属光泽。成鸟全身呈现黑色,并带有一层蓝绿色或紫色的金属光泽,在喉部尤为显亮。幼鸟羽色较为暗淡,颈部下部至腹部均匀地呈现出烟褐色。虹膜通常为棕色,喙扁平而宽。

【鸣叫特征】
古铜色卷尾的鸣声多样,包括哨音响亮、颤音、金属音、鼻音等,会模仿蛇雕或松雀鹰的叫声。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热带树林、山区密林或河谷阔叶林中。古铜色卷尾是食虫性的,尤其倾向于捕捉双翅目、膜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但偶尔也食用植物果实、种子,芽等植物性食物。这类卷尾善于积极搜寻树冠下的昆虫,通常短距离飞行之后返回同一栖息地。它们偶尔也会加入混食鸟群,同时在受到威胁时展现出极大的勇气,甚至有攻击比自己大的鸟类。

【繁殖习性】
古铜色卷尾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2月至7月间。它们在树上搭杯状巢,产卵3到4枚,孵化期约为16天,牛仔鸟的留巢期则在20到24天之间。

【外型辨识】
古铜色卷尾广泛分布在喜马拉雅山南麓至中南半岛、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婆罗洲以及台湾等地。在中国,则主要见于云南、广西、海南和西藏等省份。

【物种区别】
目前已知古铜色卷尾存在三个亚种,分别为指名亚种(Dicrurus aeneus aeneus)、台湾亚种(Dicrurus aeneus braunianus)和马来亚种(Dicrurus aeneus malayensis)。指名亚种主要见于印度南部地区,延伸至马来半岛北部。台湾亚种主要栖息于台湾本岛的内陆山区。马来亚种分布于雪兰莪南部至苏门答腊和婆罗洲北部。

【保护状况】
IUCN将其列为无危物种(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