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胸啄花鸟
英文名:Pink-breasted Flowerpecker
学名:Dicaeum keiense
【简介】
粉胸啄花鸟是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一种小型鸟类。主要分布在印尼的摩鹿加群岛的Tanimbar、Tayandu、Kai群岛及Watubela岛屿。
【外形特征】
此鸟身形紧凑,具有啄花鸟的典型特征,包括短喙和极短的尾巴。成年雄鸟上身呈光泽蓝黑色,胸部为红色,而Aru群岛的雄鸟在红色胸部上具有更为鲜艳的斑块。其余地区个体的下体呈现片状粉红至红色。雌鸟上身为灰色,下体为浅色,臀部和尾羽覆羽则为红色。幼鸟外观较为普通,其尾羽覆羽为橙色,喙基部也呈橙色。
【鸣叫特征】
粉胸啄花鸟的鸣叫声独特,发出高尖的“tsee”、“ip”音,还具备金属般的颤音,以及细薄的“tsip”音符,短暂的嗡嗡音符也是其叫声的一部分。
【生活习性】
该种鸟栖息于多种环境,包括森林、森林边缘地带,且严格局限于东南摩鹿加群岛,具体包括Tanimbar群岛、Kai群岛(Kur、Tayandu、Kai Dulah、Kai Besar、Kai Kecil)、Watubela群岛北部、Banda海域,以及至少包括Tanahbesar和Trangan的Aru群岛。
【繁殖习性】
关于该鸟的繁殖习性,公开信息不足,特别是具体的繁殖情况尚无具体记录。
【外型辨识】
与其它啄花鸟种类相比,粉胸啄花鸟凭借其特殊的地理分布得到了清晰的辨认。主要的貌特征差异体现在雄鸟的亚种差异上,即下身的图案差异,特别是Aru群岛的雄鸟拥有整个喉部和胸部的鲜艳红色。雌鸟和幼鸟的地理变异相对较少。这些特征使得其不容易与其他种类混淆。
【保护状况】
粉胸啄花鸟的IUCN保护状态尚未明确更新,但此类区域分布物种备受关注。
【地理分布】
分布于印尼的摩鹿加群岛,Tanimbar、Tayandu、Kai群岛及Watubela群岛为主要栖息地,位于南、东南摩鹿加群岛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