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啄花鸟
英文名:Mistletoebird
学名:Dicaeum hirundinaceum
【地理分布】
澳洲啄花鸟(学名:Dicaeum hirundinaceum),属于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的一种鸟类。它们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大陆(除塔斯马尼亚岛和最干旱的沙漠地带)及印尼东部的马鲁古群岛(跨越澳大利亚与新几内亚之间的阿弗拉海)。
【外形特征】
澳洲啄花鸟体长约为9-10厘米,重约7.5-11克。雄鸟背部呈光泽蓝黑色,胸部鲜红,尾下覆羽略微偏红,腹部中间有一条黑色纹带,其它地方为白色。雌鸟外观较暗,主要为灰色,尾下覆羽带有淡粉色,而喉部呈现白色。幼鸟类似雌鸟,但喙基部颜色为橙色。喙长约1厘米,尖锐弯曲,适宜啄食果实颗粒。
【生活习性】
澳洲啄花鸟栖息于各种环境,包括森林、林缘、硬叶林、开阔灌木林、桉树林,以及低矮灌木丛等,特别喜欢寄生树果实丰富的区域。该物种在寄生树果实成熟的季节游荡迁徙。主要食物来源为寄生树果实、昆虫和蜘蛛。
【鸣叫特征】
这种鸟发出一系列高音调的颤音,以及像“tzew”或“dzee”这样的音节,尤其是在飞行时更为明显。除此之外,还具有尖啸声、“tic”声、"pretty-sweet"声、以及“tsew”声等多种叫声。
【繁殖习性】
在繁殖期内,澳洲啄花鸟通常从8月持续到次年的4月,这期间正值寄生树果实的成熟期。筑巢者为雌鸟,而雄鸟则负责领地保护。每巢可产卵3至4枚,孵化期约为10至12天,幼鸟饲育期长达约15天。
【外型辨识】
与其他啄花鸟科鸟类相比,澳洲啄花鸟(尤其是雄鸟)能够通过体色、体型和叫声等特征辨别。
【保护状况】
过去,澳洲啄花鸟因被误认为是导致寄生植物过盛的“害鸟”而受到捕猎。然而现在它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IUCN种群状况被评为无危。尽管总体数量稳定,但在南澳的洛夫提山脉等地区却有局部下降的趋势。
【简介】
澳洲啄花鸟是一种重要的种子传播者,在生态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