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纹啄花鸟
英文名:Red-keeled Flowerpecker
学名:Dicaeum australe
【简介】
红纹啄花鸟,学名为Dicaeum australe,属于雀形目啄花鸟科啄花鸟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菲律宾,除民都洛南部至巴拉望和东部至苏禄群岛的地区外,均有其栖息。
【外形特征】
红纹啄花鸟的头部顶部、侧面及上体呈黑色,带有蓝色光泽;下巴和喉咙为白色,胸腹区域则是淡灰色,中央有一条明显的红色条纹作为区分特征;翼下和隐蔽的胸部羽毛均为白色;眼睛呈现深栗色到深棕色;喙为暗褐色至黑色;腿则为灰褐色或黑色。雌鸟和雄鸟外形相似,但幼鸟的上部羽毛为黑褐色、无光泽,下体则为橄榄灰色,后背较浅,腹部中央微黄,翼下羽毛白色;喙基部橙红或棕黄色,脚浅棕色。
【生活习性】
红纹啄花鸟栖息于低地森林、山脚林地及较为开阔的林地,尤喜于椰子树林及地域广阔地带活动。通常围绕开花或结果的树木进行觅食,行为多为单只、成对或小群体,且常用混合物种群活动,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下。
【鸣叫特征】
该鸟种发出尖锐、重复的“chik”声,有时这种叫声会逐渐变成更复杂、快速的、伴有点颤音的系列声。
【繁殖习性】
红纹啄花鸟的繁殖活动主要在6月至8月间。4月在棉兰老岛以及5月在吕宋岛也有记录。但具体的繁殖行为尚且缺乏详细资料,幼鸟在8月已经见过。
【外型辨识】
红纹啄花鸟与红胸啄花鸟在外观上有相似之处,但后者腹部中央有一条黑色条纹,而没有红纹啄花鸟的红色中心条纹。幼鸟与成鸟在体色上有明显区别,容易辨识。
【保护状况】
根据IUCN评估,该物种处于无危级别(LC),在整个分布区域内较为常见。尽管其适应力强,能够生存于次生环境,但该物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信息仍然有限。
【地理分布】
红纹啄花鸟广泛分布于菲律宾,例外分布为从民都洛南部至巴拉望,及东部至苏禄群岛的地区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