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背啄木鸟
英文名:Brown-backed Woodpecker
学名:Dendropicos obsoletus
【简介】
褐背啄木鸟(学名:Dendropicos obsoletus),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灰啄木鸟属。该物种广泛分布于非洲的苏丹草原区域,从塞内加尔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根据IUCN分类,褐背啄木鸟被列为无危(LC)。
【外形特征】
体型小,长约13至16厘米,体重18至25克。头部棕色,眼后有白色眉纹,耳羽棕色,颊纹白色,上体为暗棕色,翼覆羽尖端白色,翼羽暗棕色带白色横斑,尾上覆羽和尾羽带有棕色和白色条纹。下体白色,胸侧有时带有淡褐色,有时可见轻微的棕色条纹。喙长而直,呈凿状,黑色。虹膜红棕色,腿灰色,有时略带绿色。雄鸟头部后部和颈背为红色,雌鸟则为全黑或棕色。
【鸣叫特征】
褐背啄木鸟常常发出哀鸣声、轻微的颤音和连续的"kweek-week"叫声,并通过敲击树木发出声响。
【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干燥地区的灌木地形、树丛草地、农田边缘、Combretum林地和Hagenia森林中。繁殖期根据不同区域而异,但在西部分布区为12月至6月,东部分布区为1月至4月和8月。
【繁殖习性】
巢穴由两性共同挖掘在树或树桩,高度从2至7米不等。每窝产卵数量为2枚,两性轮流孵化和喂养雏鸟。但真正的孵化期和离巢期数据并不确定。
【外型辨识】
与同属的暗红啄木鸟相比,褐背啄木鸟拥有暗色脸颊和纯棕色背部的显著特征。幼鸟观察到比成鸟肤色更深,下体通常带有斑点,两性均可见红色的后冠,但在雄鸟上更为突显。
【物种区别】
与同属的暗红啄木鸟相比,褐背啄木鸟拥有暗色脸颊和纯棕色背部的显著特征。幼鸟观察到比成鸟肤色更深,下体通常带有斑点,两性均可见红色的后冠,但在雄鸟上更为突显。
【保护状况】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该物种被列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该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涵盖非洲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具体由塞内加尔至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一带的区域深入至多个生态环境。存在四个亚种:heuglini、ingens、cra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