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啄木鸟
英文名:Arabian Woodpecker
学名:Dendrocoptes dorae
【简介】
阿拉伯啄木鸟,学名Dendrocoptes dorae(注:本文曾提到Dendrocopos或Dendropicos分类存在争议),属于阿拉伯啄木鸟属鸟类,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
【外形特征】
体长约18厘米,重约41.5克。雄鸟的头部有鲜红的斑块;雌鸟颜色较淡,头部无红色斑块。成鸟和幼鸟在外观上有细微差别:幼鸟多灰色,胸部带有粉色斑块而非红色,且上半部散布淡棕色和白色的条纹。
成鸟的上体以橄榄灰到棕色为主,腹部有白色或淡棕色到灰棕色的色调,中央底色带有红色或橙红色斑块,腹部中央还有一红色或橙红色斑块。翼下覆羽尖端白色,大小翼羽有白色横斑。尾羽底部为黑色,外侧第三尾羽有白色斑纹,倒数第二枚尾羽仅有少量白斑。
【鸣叫特征】
常见的鸣叫声表现为一系列快速的、高音的“kek”音符,这些音符在连续发声时加速小幅度下降。通过这种鸣叫来表达信息与信号,以此与其他同类个体进行有效交流。
【生活习性】
阿拉伯啄木鸟主要捕食木蛀虫的幼虫、无花果黄蜂、蚜虫及其他飞行昆虫。可能还包括蚂蚁及树液。觅食过程中,啄木鸟更倾向于在树冠部分活动,尤其是在中等或细枝上觅食。通过敲击、探查和剥皮等多种技术,践踏着季节性生态规律和食物资源的变化而开展日常觅食。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为3月至5月,但也可能延迟到2月或者稍晚至11月。它们选择挖掘树干或树枝上的巢穴。巢穴高度从0.5米至6米之间,甚至可能高达25米。通常每窝产3枚卵,历时11天孵化。双亲共同孵化和喂养幼鸟,从孵化到能够独立生活,雏鸟大约在22天后离巢,但其还会在巢区附近停留至少两个月。
【外型辨识】
体长约18厘米,重约41.5克。雄鸟的头部有鲜红的斑块;雌鸟优略暗淡,头部无红色斑块。成鸟和幼鸟在外观上有细微差别:幼鸟多灰色,胸部带有粉色斑块而非红色,且上半部散布淡棕色和白色的条纹。
【保护状况】
阿拉伯啄木鸟的保护级别为IUCN近危(NT)。尽管栖息于某些特定的山区,但其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栖息地的破坏和食物资源的减少,使得阿拉伯啄木鸟的生存受到一定程度的威胁。
【地理分布】
阿拉伯啄木鸟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和也门西部的山区,繁殖区域集中在萨拉瓦特山脉。这种鸟类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海拔1200-2400米的山谷、山坡等地形复杂的地带。非繁殖季节中,它们的活动范围较广,从低海拔的沿海地区到海拔3000米的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