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额啄木鸟
英文名:Brown-fronted Woodpecker
学名:Dendrocoptes auriceps
【简介】
褐额啄木鸟(学名:Dendrocoptes auriceps),是一种中型的啄木鸟,属于䴕形目啄木鸟科啄木鸟属。广泛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以及印度次大陆地区,包括阿富汗、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不丹。
【外形特征】
Brown-fronted Woodpeckers成鸟体长约为19至20厘米,体重37至50克。雄性鸟具有褐色至橙褐色的前额与前部,黄色头部中顶,红色枕部;雌鸟则为全黄色头部。背部为黑色,带有狭窄的白色横纹,飞羽上有橙色至棕色的斑块;下体白色,胸侧和胁部略带黄色,腹部呈橘红至粉色,有时纯白。喙呈蓝灰色至蓝白色,稍微凿状。
【生活习性】
雌雄鸟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它们经常加入以山雀科(Paridae)和绣眼鸟科(Pericrocotus)为主的混合鸟群中。褐额啄木鸟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如鳞翅目的毛虫和蛴螬,偶尔也会捕食水果、浆果和松籽。觅食时,它们主要专注于树干,也会从树上取食树液。
【鸣叫特征】
此鸟发出尖锐而略带变化的‘chick’或‘peek’声,类似于翠鸟的声音。在繁殖季节里,该物种会频繁鼓翅。
【外型辨识】
区别于其他啄木鸟,例如茶胸斑啄木鸟,褐额啄木鸟的喙较短,翼长约为114毫米,喙峰长约23毫米,显著的下体白色条纹,以及冠部黄色特征差异较大。
【保护状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未具体列出该物种的保护状况。但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录”,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与科研价值。目前,在喜马拉雅山脉至尼泊尔区域保存了该物种适宜生存的森林环境。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生活在北俾路支斯坦的高山森林及西喜马拉雅山脉区域,包含阿富汗到北印度以及尼泊尔。它们的栖息地多为高大的森林树丛,是留鸟,不会随季节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