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鹊
英文名:Grey Treepie
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
【简介】
灰树鹊(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属于雀形目鸦科树鹊属的中型鸟类,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山麓至印度次大陆,并延伸至东南亚、中国和台湾。
【外形特征】
成年灰树鹊体长36-40厘米,体重约为89-121克。整体呈现灰色,脸部和喉咙为深黑色,形成模糊的面罩;头部和颈部为灰色,背部和肩部则为棕褐色。翅膀上有一块显眼的白色腕斑,在飞行时尤为突出。尾巴长而优雅,中央尾羽黑色,基部灰白色。尾下的尾下覆羽呈橙色。虹膜为红色或红棕色,喙灰黑,脚为黑灰色。
幼鸟的颜色较为黯淡,肩、背带些许棕红色,羽毛末端泛橘白色。
【生活习性】
灰树鹊主要栖息于多样的森林环境,包括亚热带或热带湿润栖地中,如低地林、退化森林、农田和人类居住地边缘。它们偏好满足树栖习性的树冠层。灰树鹊性情活跃,常成对或小群体行动,并有时参与混合鸟群,跟随其他食杂鸟,如噪鹛科鸟类,共同觅食。它们食物种类广泛,包括无脊椎动物、果实、种子和花蜜,甚至小型爬行动物、鸟蛋和雏鸟。
【鸣叫特征】
灰树鹊拥有丰富多样的叫声,包括粗糙刺耳的‘klok-kli-klok-kli...’声,以及各种嘈杂的音调,如犬吠声、嘎吱声和音乐般的鸣叫。
【繁殖习性】
灰树鹊种群数量稳定。它们通常于春季4月至6月筑巢,该期筑巢于树木或灌木的高处,由枯枝和草构成,内部垫有毛发。一般每窝产卵3-5枚,蛋呈乳白色带红色斑点或灰褐色斑点。孵化则由雄性和雌性共同进行,孵化期约17-19天。
【外型辨识】
灰树鹊成年体长36-40厘米,体重大约为89-121克。整体呈现灰色,脸部和喉咙为深黑色,形成模糊的面罩;头部和颈部为灰色,背部和肩部则为棕褐色。翅膀上有一块显眼的白色腕斑,在飞行时尤为突出。尾巴长而优雅,中央尾羽黑色,基部灰白色。尾下的尾下覆羽呈橙色。虹膜为红色或红棕色,喙灰黑,脚为黑灰色。
幼鸟的颜色较为黯淡,肩、背带些许棕红色,羽毛末端泛橘白色。
【物种区别】
灰树鹊拥有多个地方性种群,大小、体色及尾部长短有所区别。例如,occidentalis亚种在喜马拉雅山脉西部具有较长的尾巴;himalayana亚种则分布于喜马拉雅中部至泰国和越南地区。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红色名录评估标准,灰树鹊被列为无危物种(LC),表明其种群状况稳定。在中国,灰树鹊已被纳入国家保护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灰树鹊广泛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山麓至印度次大陆,并延伸至东南亚、中国和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