鳞纹地鹃
英文名:Scale-feathered Malkoha
学名:Dasylophus cumingi
【简介】
鳞纹地鹃(英文名:Scale-feathered Malkoha,学名:Dasylophus cumingi)属于鹃形目杜鹃科蓬冠地鹃属。这是一种大型而长尾的杜鹃科鸟类。
【外形特征】
其主要特征包括黑褐色的体羽、灰色的头颈部、前额至喉部蓝黑色的鳞状光泽羽毛,翅膀和臀部呈光泽暗绿至蓝色,尾羽黑色并带有白色尖端,胸部为栗色,腹部则暗黑色。眼周裸皮为红色,喙呈黄色,虹膜红色(幼鸟为深棕色),足部灰色。
【生活习性】
鳞纹地鹃主要分布于菲律宾北部的吕宋岛、马林杜克岛与卡坦端内斯岛,常见于各种森林环境,包括松树林。成年个体体长约40-42厘米,尾羽占22-24厘米,雄性体重在148.5-204.3克之间,雌性体重在121.1-194.8克之间。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广泛栖息于低地至海拔2000米的森林中,特别在锡亚拉玛德雷山脉的300-760米高度较为常见,有时也会在3500米高度的道尔顿山口出现。它们主要活动于森林的较低层,能够攀爬至12米高空的藤蔓,甚至在一些湿润森林中树冠高度达到40米。
【繁殖习性】
鳞纹地鹃的叫声独特,常发出类似金属般的口哨声,通常比蓬冠地鹃的叫声更高亢。具体声调包括爆炸性“quizzzz-kid”或类似“whizzzz-kid”的声音,各式各样的嘶嘶声、喘息声和咔哒声,以及鼻音"blaeaeae"或降调的"raeaeaeb",有时还伴随轻微的"ptr"声和更深沉的"krr"声,随后是更高昂的"krii-aeae-aeaeae"。
【保护状况】
该物种目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无危(IUCN:LC),这基于它在大多数森林环境中的可观数量。然而,森林的持续破坏对该物种构成了主要威胁。
【地理分布】
已知在安加特集水区、奎松国家公园等地均有记录,尽管面临着保护挑战,在帕塔帕特-卡尔巴里奥国家公园较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