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澳鳾科 > 澳鳾属 > 杂色澳䴓
杂色澳䴓

杂色澳䴓

英文名:Varied Sittella

学名:Daphoenositta chrysoptera

【简介】
杂色澳䴓(Daphoenositta chrysoptera),又称Varied Sittella,属于雀形目澳鳾科澳鳾属。身长约10至11厘米,是一种小型鸣禽。

【外形特征】
杂色澳<|im_start|><|im_start|><|im_start|>Assistant
鳶的体型圆而短小,翅膀宽而圆,尾巴短且形状接近方形,鸟喙细长。它们具有显著的黄色眼环,上喙略有弯曲。头部羽毛颜色变化多样,从白色到黑色不等,体羽呈灰色或灰白色,并常伴有黑色条纹。翅膀为黑色,具有明显的白色或橙色宽翼带。虹膜深橙色,腿脚为橙黄色,喙为橙色,尖端黑色。

【鸣叫特征】
杂色澳鳶发出的声音细薄清亮,通常表现为“chwit”音调,频繁发出“tchweit-tchweit-tchweit”的金属质感声音。栖息地中的鸟群常常在从一棵树移动到另一棵树时彼此响应。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干桉树林和灌木丛之中,尤其是有草本覆盖及高大金合欢或卡苏阿里纳木林的地方。它们常与其他小型林鸟混群活动,主要觅食昆虫和蜘蛛,常从树皮和树洞中挖掘猎物。

【繁殖习性】
杂色澳鳶的繁殖季节通常在春夏季,具体时间为北方从8月至10月,而南方则从9月至12月。繁殖群通常由一对成鸟加上数个未配对成鸟和若干前季幼鸟组成。它们筑锥形巢于树叉或枝条上,高度约5至25米,巢材主要使用树皮、纤维和蜘蛛网。雌鸟独自孵化一枚到三枚蓝斑的白色卵,孵化期大约为18至20天。

【外型辨识】
杂色澳鳶展现了丰富的物种变异性,不同亚种在头部颜色、翼带大小以及性二型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保护状况】
杂色澳鳶被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无危物种(LC)。尽管其栖息地的部分区域遭受破坏,导致种群数量在某些地区有所减少,但总体上依然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各个适宜的生境中,如各种干桉树林和灌木丛。

【地理分布】
该物种广泛分布于澳大利亚的各大洲,但不包括塔斯马尼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