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仙鹟
英文名:Mangrove Blue Flycatcher
学名:Cyornis rufigastra
【简介】
红树仙鹟(Cyornis rufigastra),俗称Mangrove Blue Flycatcher,属于雀形目、蓝仙鹟属的鸟类。这种小鸟分布于马来半岛至菲律宾的红树林、红树林边缘地带、海岸灌丛和种植园。
【外形特征】
红树仙鹟的体长约为14至15厘米,体重范围在12.5至22克之间。雄鸟拥有深蓝色的上部羽毛,额部及眉纹略显浅色,飞行时显露黑色边缘翅膀与尾巴点缀有蓝边。腹部颜色从橙红逐渐过渡为较淡的颜色直至中线趋于白色。雌鸟额头和眼周有白色斑纹,下颌至脸颊区域也为白色斑块。幼鸟身上的羽毛主要呈现灰褐色并夹杂着细纹和斑点,下部色泽为淡黄色而布满深褐色条纹。
【生活习性】
红树仙鹟喜爱居住在红树林保护区、较高海拔的红树林过渡区以及红树林边缘地带的灌木丛、海滩森林和沼泽地。它们捕食低空的昆虫如苍蝇、小蜂、蚂蚁、白蚁等,多以单独或配对的形式进行觅食。
【鸣叫特征】
红树仙鹟雄雌皆会发出一串柔美的笛音,叫声中还掺杂一些类似石头碰撞发出的清晰敲击声以及快速的低恒音。
【繁殖习性】
每年3月至8月为红树仙鹟的繁殖期。雌鸟将植物纤维和叶片编织成浅碗状的巢置于树干分叉处或腐烂树桩、棕榈叶子基部等地。每个巢中通常会孵化出2枚橄榄灰色带红褐色斑点的鸟蛋,每枚大小约为18.5毫米 × 14毫米。雌雄鸟分工共同抚养幼鸟,一段时间后,幼鸟成功离巢。
【外型辨识】
与同属的爪哇蓝仙鹟和梯氏仙鹟相比,红树仙鹟额头的淡蓝色斑带更为狭窄,橙色覆盖腹部面积更大。此外,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别则体现在下体颜色的深浅。
【物种区别】
与同属的爪哇蓝仙鹟和梯氏仙鹟相比,红树仙鹟额头的淡蓝色斑带更为狭窄,橙色覆盖腹部面积更大。此外,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别则体现在下体颜色的深浅。
【保护状况】
红树仙鹟受IUCN列为无危(LC)级别,表示种群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生存危机。
【地理分布】
红树仙鹟主要分布在马来半岛、菲律宾全境,包括泰国南部、马来西亚西海岸地带、婆罗洲和苏门答腊东部。少数在爪哇岛和巴厘岛出现。新加坡市区由于红树林植被减少,仅见其栖居在一些离岛的天然红树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