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腹仙鹟
英文名:White-bellied Blue Flycatcher
学名:Cyornis pallidipes
【简介】
白腹仙鹟,学名为Cyornis pallidipes,属于雀形目鹟科蓝仙鹟属。这种小型鸟类特有于印度西南部的西方山脊一带,包括尼尔吉里斯山脉。
【外形特征】
雄鸟呈现出深蓝色的体羽,头部上方为较浅的天蓝色,腹部为灰白色;而雌鸟上部呈橄榄褐色,喉部及胸部为赤褐色,脸部为白色,尾巴则为栗色。白腹仙鹟的体长约为13厘米,喙较长。雄鸟呈现靛蓝色,额头和眉纹为青金石蓝色,面部和眼周为暗灰色,腹部为白色,边缘带有烟灰色。雌鸟背部为橄榄褐色,眼周为白色,喉咙和胸部为赤褐色,逐渐过渡成腹部的白色,尾巴为栗色。雌雄个体的差异显著。
【生活习性】
这种鸟主要栖息于森林下层林冠的阴影中,冬季通常混于群体中一同觅食。它以突袭捕猎的方式捕食空中飞行的昆虫。分布于马哈巴莱什瓦尔南部的西方山脊,延伸至尼尔吉里斯山脉和比里吉兰干山,向南至泰米尔纳德邦和喀拉拉邦。
【鸣叫特征】
白腹仙鹟的鸣叫声为一连串高而低的断续哨音,期间杂有短促的点击声和尖叫声,其声音低沉且通常不规则地发出。此外,它也发出连续的硬质颤音叫声。
【繁殖习性】
白腹仙鹟的繁殖季节从2月持续到9月,尤其在雨季为其交配和筑巢的主要时期。它们的巢通常由粗糙的苔藓制成杯状结构,内部铺垫整齐,架设位置多样,从苔藓覆盖的岩石到低处的树洞或泥岸都有。一窝通常产四枚浅海绿色且带有密集棕色斑点的蛋,这些斑点尤其在卵的一端较为集中。
【外型辨识】
鉴别雌鸟时,注意其与雌性蓝喉仙鹟的区别主要在于缺乏黑白色尾羽图案;喙的大小、头背对比强度、眼周的颜色及虹膜颜色。
【地理分布】
白腹仙鹟主要分布在印度西南部的西方山脊,包括马哈拉施特拉邦中部向南至喀拉拉邦,包含尼尔吉里斯山脉和比里吉兰干山。此外,该鸟种也散布于中国西南地区(如西藏东南部)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