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洲蓝仙鹟
英文名:Dayak Blue Flycatcher
学名:Cyornis montanus
【简介】
婆罗洲蓝仙鹟 (英文名: Dayak Blue Flycatcher,学名:Cyornis montanus) 是一种属于雀形目、鹟科以及蓝仙鹟属的鸟类。这种特有物种主要栖息于婆罗洲的北部及中部高海拔山区。
【外形特征】
雄鸟的上体为深蓝色,随着年龄的增长显得更加明亮,下体则多为橙色或橙黄色,腹部逐渐转为白色;雌鸟的色彩相对暗淡,上体为灰褐色且带有一定的棕灰;腹部和尾部主要为红棕色,眼周为淡黄色,并且其背部不如雄鸟鲜蓝。
【生活习性】
婆罗洲蓝仙鹟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结伴或成对生活。其食谱主要为小型昆虫,如苍蝇、甲虫和蟑螂等。偏好于溪谷与稠密林下层捕食,快速伏击捕获飞过的昆虫。不在繁殖季通常单飞,活动于地面或树枝上。
【鸣叫特征】
该物种的鸣叫习惯包含一组旋律悠扬的急速颤音和哨声,混合有高低起伏的“chek”或“sit”声,且往往夹杂在它们的乐曲中。
【繁殖习性】
早期的繁殖季节通常发生在每年的3月至7月之间。雌鸟在此期间会构建精致的杯状巢,使用苔藓和细小植物纤维等材料,通常筑在附生植物或是低矮的枝干上。每窝产卵数量可达到2至3枚。
【外型辨识】
婆罗洲蓝仙鹟与加里曼丹蓝仙鹟相比,腹部颜色更深重;与爪哇蓝仙鹟和喜马拉雅蓝仙鹟相比,雄性背部更深并且雌性的尾部颜色为红棕色,而非部分蓝色或浅蓝。
【保护状况】
国际鸟类联盟 (IOC) 确认为与爪哇蓝仙鹟型个体有明显区别。根据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评级,婆罗洲蓝仙鹟被归类为“无危”(LC)。
【地理分布】
婆罗洲蓝仙鹟主要栖息于婆罗洲的北部及中部高海拔山区,尤其常见于茂密湿润的原始和次生阔叶森林,其生活范围包括溪谷、竹林等地,有时也出现在市区周围的公园或花园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