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鵙雀
英文名:Black-billed Peppershrike
学名:Cyclarhis nigrirostris
【简介】
黑嘴鵙雀(学名:Cyclarhis nigrirostris),是雀形目、莺雀科、鵙雀属的一类中型鸟类,主要分布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安第斯山脉地区。
【外形特征】
全长约15至16.5厘米,体重29.6至33.1克。头部前冠呈暗灰色,上额为深栗色,眼周也呈深栗色,耳羽黄色带绿。背部为橄榄绿色,翅膀上部分颜色较深,次级飞羽呈灰暗色;尾部为橄榄褐色。喉部和下颌为灰色,胸侧形成淡黄色的胸带,下胸部和腹部为近白色。大腿部呈灰色带黄色,虹膜为黄色或灰绿色,喙呈黑色,基部较浅。脚为灰色或蓝灰色。
两性外表相似,幼鸟特征暂未明确描述。
【生活习性】
这种鸟类栖息于潮湿且湿润的森林中,通常出现在1600至2700米的云雾林及森林边缘地带(多数都在低于2400米范围内)。它们避免开阔地带以及灌木丛蔓延的区域,以猎捕节肢动物为主要饮食习惯。在觅食过程中,它在树叶与枝丫间谨慎地移动,搜索着猎物。通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常与不同的鸟种在一起。
【鸣叫特征】
黑嘴鵙雀发出持续而响亮的鸣叫,从树冠的高度处传来,声音清晰响亮,其歌声丰富并且优雅,有时被描述为“come right here right now”,重音落在倒数第二个词上。鸣叫声与另一种粗嘴雀——灰蓝粗嘴雀相似。
【繁殖习性】
繁殖期在哥伦比亚安第斯山脉约于5月至7月以及10月。具体的繁殖习惯信息比较有限,但推测它可能与棕眉鵙雀的繁殖行为相似,筑巢于高约七英尺的树上,用苔藓搭建巢穴。繁殖地点仅限于分布区域内的一小部分。
【外型辨识】
与常见的棕眉鵙雀相比,黑嘴鵙雀更具有红褐色眉纹,颈部和头部呈橄榄绿,嘴尖黑色,都是明显的区分标识。
【保护状况】
IUCN 保护状况为LC(无危),但这种鸟类的常规数量并不多,在其有限的分布地区上。厄瓜多尔南部的分布边界尚待确认。
【地理分布】
黑嘴鵙雀位于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安第斯山脉,繁殖和非繁殖期的分布区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