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鹦形目 > 鹦鹉科 > 穴鹦哥属 > 穴鹦哥
穴鹦哥

穴鹦哥

英文名:Burrowing Parrot

学名:Cyanoliseus patagonus

【简介】
穴鹦哥(学名:Cyanoliseus patagonus),又称掘穴鹦鹉,是鹦鹉科中唯一的穴鹦哥属鸟类。分布在南美洲南部锥体地区,包括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

【外形特征】
穴鹦哥体型大小适中,体长42-46厘米,体重256-303克。其羽毛主要为橄榄绿,头部及喉咙带有蓝绿色光泽;胸部两侧存在白色斑纹;下腹部及大腿区域为橙红色;翅膀覆羽为橄榄绿色,主要飞行羽呈蓝绿色,尾羽内侧为橄榄色。眼睛周围有一圈宽大的白色裸皮,喙为黑色,虹膜为黄白色。幼鸟初期羽毛较暗,喙为灰白色,需12个月后才会变得鲜艳。

【生活习性】
穴鹦哥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各种形态的开阔乡村地区,偏好靠近水系但有生长刺丛的干燥地段,有时会造访仙人掌生态区。该物种存活于乌拉圭,为留鸟于智利,并分布于阿根廷各地。

【鸣叫特征】
穴鹦哥飞行时发出刺耳的嘶叫“krrrEh!”。

【繁殖习性】
穴鹦哥的繁殖季节从9月到次年的2月。它们在沙岩峭壁或沙质地表挖掘洞穴来营巢。每窝通常产卵2-5枚,孵化期约24-25天,小鹦鹉在这段时间依赖父母喂食,直至学会独立生存,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之久。

【外型辨识】
目前共有4个亚种:掘穴鹦哥阿根廷亚种(Cyanoliseus patagonus andinus)、智利亚种(Cyanoliseus patagonus bloxami)、科尔多瓦亚种(Cyanoliseus patagonus conlara)和指名亚种(Cyanoliseus patagonus patagonus)。

【保护状况】
鉴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挖掘,穴鹦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尽管如此,该物种因广泛分布而目前被列为无危物种。自1981年以来,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旨在管控其贸易和保护其数量。

【地理分布】
穴鹦哥分布在南美洲南部锥体地区,包括阿根廷、智利和乌拉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