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翅雁
英文名:Blue-winged Goose
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
【简介】
蓝翅雁(学名:Cyanochen cyanoptera),雁形目鸭科蓝翅雁属的一种鸟类。该物种仅分布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山区,在那里它们栖息于河流、淡水湖泊、沼泽地及高海拔的草地与灌丛中,属留鸟。
【外形特征】
此物种因其翼部具有独特的淡蓝色羽毛以及黑喙和腿部而易于辨别。头顶和颈上部分呈现出灰褐色或淡白色的羽毛,下体通常为较浅的土黄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呈浅灰色。其大覆羽和飞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前者为淡蓝色,后者则为黑色或深绿色。
【生活习性】
蓝翅雁主要吃绿色植物,如草和莎草,但也会摄取昆虫等小型动物。此鸟类生活海拔在1400米以上的高山区,通常栖于2100米以上,最高可达4500米。在繁殖季节中,它们可能会小规模群集,但在非繁殖季节,其群集可达40-60只或者更多,最大群体曾经记录到850只。
【鸣叫特征】
蓝翅雁的高音哨声是它在飞行和非飞行时的典型叫声。成年鸟会发出“whew-whu-whu”音调和更有力的“penk-penk-penk”音调。雌鸟和雄鸟还能使用威胁行为,盛行时会发出快速的“wi-wi-wi”声。
【繁殖习性】
蓝翅雁的繁殖期从3月开始直至6月,偶尔会持续到9月的长雨季末尾。雌鸟会单独筑巢在靠近水域的地面附近,并用植被层遮盖巢穴,通常会产下4-7颗的奶油色蛋。孵化这多达7颗的蛋,约需时30-34天,孵化整期仅由雌鸟负责。雏鸟绘有棕色上部及银白色下部,嘴巴和脚呈纯黑色,平均破壳重量约为51.5克,完全离巢需要大约85至100天。
【物种区别】
蓝翅雁因其翼部的淡蓝色羽毛以及黑喙和腿部而易于与其他鸟类区分开来。头顶和颈上部分呈现出灰褐色或淡白色的羽毛,下体通常为较浅的土黄棕色,小覆羽和中覆羽呈浅灰色。大覆羽和飞羽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前者为淡蓝色,后者则为黑色或深绿色。
【保护状况】
蓝翅雁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易危物种列表(VU),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栖息地的严重退化以及猎捕。
【地理分布】
全球仅在埃塞俄比亚高山区内发现该种群,种群数量估计在3300至10000只成熟个体之间。近年来,由于栖息地的快速减少,蓝翅雁的数量正在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