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鹃形目 > 杜鹃科 > 杜鹃属 > 东方中杜鹃
东方中杜鹃

东方中杜鹃

英文名:Oriental Cuckoo

学名:Cuculus optatus

【简介】
东方中杜鹃,学名Cuculus optatus,又称筒鸟、中喀咕、蓬蓬鸟、山郭公,属于鹃形目杜鹃科杜鹃属。其分布广泛,涉及欧亚大陆及澳大利亚的部分地区。

【外形特征】
成年雄鸟头部、胸部及上身呈现灰色,并且腹部奶油白带有黑色横纹,臀部通常带有淡黄色底色。腿脚呈橙黄色,眼周有黄皮肤裸露环。雌鸟和幼鸟则有两种形态,即灰色型与棕红色型。灰色型雌鸟胸部带有棕色调,棕红色型雌鸟的上体为红褐色,下体颜色较浅,全身多深色条纹,包括臀部。幼鸟则全身呈现蓝灰色,体内带有黑色和白色间的条纹,虹膜为棕色。

【鸣叫特征】
雄鸟的鸣声音符低沉,每个音节音量均衡,例如'poo-poo'。在繁殖季节,雄性杜鹃可能以一系列音节进行配对喊叫,并具有粗糙音符。雌鸟的叫声具有深沉的泡泡颤音,但在非繁殖时期,鸟个人多保持沉默。

【生活习性】
东方中杜鹃主要栖息于密灌及森林环境,比如针叶林、阔叶林及混交林。该种鸟类主要以昆虫及其幼虫为食,比如毛虫、蚱蜢、蟋蟀、大型甲虫、蝉、螳螂等,但也会偶尔吃水果、松叶,甚至从其它鸟巢中拿走蛋和幼雏。单纯存在时,该类鸟类会独自觅食和捕食,但在食物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它们可能组群进行活动。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依据地理位置而定,在各地域可以是5月至7月期间。东方中杜鹃进行寄生性繁殖,主要利用Phylloscopus种类的莺类的巢。这种杜鹃每窝只产一枚蛋,但有记录显示有可能产出两枚。其蛋的颜色多变、大小约为20-25.4毫米×12-16.2毫米。孵化及离巢时间尚不明确。

【外型辨识】
区别于普通(大)杜鹃和四声杜鹃,东方中杜鹃的胸部横纹较粗较宽,鸣叫声也存在显著差别。另外雄鸟棕红色型与大杜鹃雌鸟的区别在于腰部具有横斑。

【物种区别】
区别于普通(大)杜鹃和四声杜鹃,东方中杜鹃的胸部横纹较粗较宽,鸣叫声也存在显著差别。另外雄鸟棕红色型与大杜鹃雌鸟的区别在于腰部具有横斑。

【保护状况】
根据IUCN的标准,东方中杜鹃被归为“无危”(LC)的保护级别。而在中国,该物种已被纳入具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为其提供了法制保护。2025年3月,该物种已离开浙江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地理分布】
东方中杜鹃在繁殖季节活动于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印度以至菲律宾南部岛屿,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和东部。其非繁殖范围则包括东南亚、菲律宾群岛、印尼群岛、澳大利亚北部至东部,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及其卫星岛,所罗门群岛,并向北直接分布至西伯利亚及日本。东方中杜鹃亦在中国的新疆、东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长江下游至福建、广西及海南等地有合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