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䳍形目 > 䳍科 > 穴䳍属 > 杂色穴䳍
杂色穴䳍

杂色穴䳍

英文名:Variegated Tinamou

学名:Crypturellus variegatus

【简介】
杂色穴䳍(英文名:Variegated Tinamou,学名:Crypturellus variegatus),是䳍形目䳍科穴䳍属的一种鸟类。其体型较为丰腴,尾部相对不明显。杂色穴䳍广布于南美洲亚马逊雨林直至巴西东南部地区。

【外形特征】
杂色穴䳍体长约28至31厘米,雄性体重平均在310至365克,雌性则在354至423克之间。其头部呈灰色,颈部为肉桂色,喙部较长且直。头顶至颈背为中灰至深灰,前额及冠部通常呈现暗灰至黑色,并偶有以黑色为基色点缀的赭色斑点形成眉纹。下巴至喉部渐变至柔软的淡肉桂色,胸腹部为明亮的肉桂色,中部颜色逐渐变淡,后颈部分更为深艳且接近栗色,背部至尾上覆羽深赤褐色,有显著条纹状黄色至肉桂色斑纹装饰,翼部图案与背部相近。腹部、大腿和尾下覆羽呈现出深赤褐色、黄白色斑纹的强烈对比。眼瞳颜色呈深棕色,喙为黑色角质,下颚部分则较为浅色,腿色由橄榄灰至橄榄黄色不等。幼鸟的纹路与成鸟类似,但背部条纹颜色较淡,腹部鸭羽有黑色亚端部白色尖端标记,胸部轮廓不清晰,下体隐约显现白色斑点或条纹。

杂色穴䳍的惊叹口哨是其标志性特征,呈现哀怨、短暂的声音特征,长音起始,随后是停顿,跟随上一系列快速升高或下降的颤音,相应的变体发出时,声音更具独特性,包括来自圭亚那地区的一种断续颤音以及短至两三秒的甜丽音符和停顿。各个地区的鸣叫可能产生多样的变化形式。

【生活习性】
杂色穴䳍偏好栖息于坚土森林、热带及亚热带湿润地区,活跃在海拔100至1300米之间的范围之内。通常成群或独居,觅食于地面,摄取种子、果实和昆虫等营养食物。

【繁殖习性】
杂色穴䳍繁殖季节从4月到12月不等,在澳洲具体时间可以从3月持续至10月和12月(几乎全年)。其繁殖模式为多雄制,经由雌鸟吸引不同节奏的一处或多处雄性雄鸟,产下单只蛋,有时会进行数个产卵区域重复产卵,而标准的正规繁殖期可以一次繁育多达四个卵泡所产的四只不同雄鸟。其巢外观小巧,通常直接在地表的浅洞中置放,基本没有外部铺垫。每个卵通常呈棕色上镶紫褐色,浅巧克力色和粉紫色斑点,由雄鸟承担孵化期21天内所有工作,孵化成功后,雄鸟和雏鸟在约12至24小时内离巢外移。

【外型辨识】
杂色穴䳍与巴氏穴䳍相比,嘴部较长,体型较大,同时具有更为亮丽的红肉色颈部与暗色上体对比。性别的区别较小,性别相似。

【物种区别】
杂色穴䳍和锈栗穴䳍相比,头部和颈部的颜色对比更强,而且背部和上翼的斑纹要更广泛且均匀分布。

【保护状况】
目前杂色穴䳍的数量没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但是由于对森林栖息地的开发和转化威胁严重,中长期需关注。该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鸟类红色名录:2009年版,归类为低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杂色穴䳍广泛分布于南美洲多个地域,包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同时也散见于北巴西至马拉尼昂北部及东至巴西东南部一些省份如巴伊亚州、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埃斯皮里图桑托州。然而,巴西东部的种群已明显缩小,尤其是因栖息地破坏而引起的衰退,亚马逊雨林里的破坏同样影响到了它们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