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尾树鹊
英文名:Racket-tailed Treepie
学名:Crypsirina temia
【简介】
盘尾树鹊,学名为Crypsirina temia,属于雀形目鸦科黑头树鹊属。它们主要以其长长的、端部展开的尾巴和蓝色的眼睛著称。分布于东南亚,包括缅甸东部至中国南部、越南和马来半岛北部,以及Java和巴厘岛等地。
【外形特征】
盘尾树鹊体长31-33厘米,其中尾巴长达约18厘米而占了其身材的大部分。全身羽毛呈现金属光泽的深灰色,具有铜绿色的光泽。尾羽和翅膀黑色,通常具有深绿色的闪光。虹膜显著为蓝色,嘴和腿均为黑色,但是嘴部粗厚并且略具弯曲。幼鸟比成年鸟更加暗灰,尾巴细长且窄,无盘尾特征特性,直到二次换羽后得到成年样具特征的存在。
【生活习性】
白天盘尾树鹊喜栖于干燥森林、次生林、竹林和灌丛中,有时也出现于附近的开旷田野或花园。它们在树冠层活动,很少落地,擅长在枝叶间灵活移动,利用长尾保持平衡。以昆虫和水果为主要食物来源。
【鸣叫特征】
盘尾树鹊发出鼻音般的喵叫声,此外也能发出高音且粗糙声的 “chu” 和深沉爆破音的 "churg-churg" 声,并且偶尔会以询问句的"churrrk?" 结尾。
【繁殖习性】
盘尾树鹊的繁殖期通常在5月至6月。母鸟独自筑巢,通常建于小型树木或灌木之上,巢由植物茎、卷须和小根构成,外观类似喜鹊的巢。每巢可产卵2至4枚,每枚卵均为乳白色或带绿,带有褐色斑点。
【外型辨识】
与塔尾树鹊相比,盘尾树鹊的眼睛更深色,并且尾巴形状如同锯链。成鸟和幼鸟在羽毛颜色及尾巴形状上有显著区别,成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尾巴呈圆盘状展开。
【保护状况】
根据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标准,盘尾树鹊被列为无危物种。在中国,盘尾树鹊位列《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动物,一般不在野外出现,仅在云南南部的低海拔地区偶见。
【地理分布】
盘尾树鹊广泛分布于东南亚的低海拔森林地区,包括缅甸南部、泰国、中国南部(云南)、老挝、越南、柬埔寨以及印尼的爪哇岛和巴厘岛。在历史上,曾介定踪迹于马来西亚的Kedah地区,然而现今在这一区域似乎已经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