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马鸡属 > 藏马鸡
藏马鸡

藏马鸡

英文名:Tibetan Eared Pheasant

学名:Crossoptilon harmani

【简介】
藏马鸡(英文名:Tibetan Eared Pheasant,学名:Crossoptilon harmani)是雉科马鸡属的一种鸟类。主要在中国西藏东南部及邻近的印度北部地区的高海拔地带活动。

【外形特征】
藏马鸡体型硕大,长度可达75至85厘米,体重约1180克左右。雄性与雌性外形相似,均拥有一张布满绯红色痘状突起的头部、一双偏向白色的耳羽、以及一个暗黑的额头和托帽子。体羽主要呈现灰黑色调,胸部和背部的从最深的棕色到最浅的灰色不等。翅膀眼见为褐色,尾巴呈蓝黑色,尾部基部略带白色,微微带有灰色调。虹膜呈现出橙黄色,裸露的面部皮肤颜色较深,喙部为红角质色,腿色为红色。

【生活习性】
藏马鸡喜欢栖息于西藏东南部繁盛的灌木区、混合阔叶林和针叶林边缘地带,以及草地山坡。它们偏好植被密集、覆盖度超过40%且高超过1.2米的地方。群居期间,它们每天活动范围约0.75公顷以内,群体规模与领域大小相关,较大的群体往往拥有更大的活动区域。到了冬季,群体有时会移居至较暖和的低海拔地区。

【鸣叫特征】
这种鸟类的鸣叫声粗犷且远距离传播,前两个音节稍慢,随后连续成短系列,类似于“gag, gag, gagera, gagera...”。此声音与白马鸡的叫声极为相似,但藏马鸡前两个音节的发音速度略微缓慢。

【繁殖习性】
藏马鸡于每年四月中旬至六月初开始进入繁殖期,通常在四月底至五月初达到高峰。繁殖期间的一对藏马鸡会在靠近水源、植被繁茂的岩石缝隙中筑巢,巢材由苔藓、树枝、草和羽毛等组成,巢内径宽约27至39厘米,深度在3至11厘米之间变化。其后每对雌鸟将在4至11枚卵中选留下2至7枚孵化,孵化期持续约24至25天。幼雏在出生后重量约为28至40克,由雌性承担单亲孵育任务。

【外型辨识】
藏马鸡与白马鸡在外观上存类似于体型略小,色域较灰暗的特征区别。藏马鸡的完整的耳羽簇更加长,且较为明显以区别于白马鸡。当与其他地方亚种、特别是与被称为dolani亚种的藏马鸡比较时,它的羽毛呈现出更深的灰色调,这让它在外观上易于区分开来。

【保护状况】
藏马鸡被视为全球珍贵鸟类,已被中国国家林业局纳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根据IUCN的评估,藏马鸡的保护状况为近绝迹(NT),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地理分布】
这种鸟类覆盖栖息地主要位于西藏东南部,例如左贡、江达、察雅等地,有时甚至分布到极北印度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