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鸡形目 > 雉科 > 马鸡属 > 白马鸡
白马鸡

白马鸡

英文名:White Eared Pheasant

学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简介】
白鸡(英文名称:White Eared Pheasant,学名: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是鸡形目雉科马鸡属的鸟类。又称为雪雉、藏马鸡[7]。

【外形特征】
成鸟体长75-96厘米,体重2350-2750克,雌雄相对体型大小略有差异,体色相似但雄性较大且羽毛更为鲜艳。白马鸡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头部和耳部周围有红棕色的裸露皮肤,白色耳羽簇较短,并无特别突出。全身覆盖着灰白色到雪白色的羽毛,臀部以灰蓝色调为主,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尾羽异常长且宽阔,其中一二对尾羽末端呈紫罗兰色金属光泽[2][9]。虹膜为橙黄色,嘴和脚为红色[2]。

【生活习性】
白马鸡多栖息在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山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也偶尔出现在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区域,也可以在落叶阔叶林与灌丛带中发现它们的身影。这群鸟类喜好群体生活,觅食活动一般从清晨开始,延续至黄昏,它们白天多在树林或灌丛中活动。主要以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嫩叶、幼芽、根、花蕾、果实、种子为主食。还以蕨类、苔藓、草根等植物性和昆虫为食。

【鸣叫特征】
冬天时,白马鸡喜欢集群活动,有时数量可达五六十只。这些大家族在夜间定居于固定的地点,并在清晨鸣叫以示聚会。集群的领头角色通常由一只壮硕的雄鸟担任,被称作“哨鸡”。它们通常在松树和杜鹃灌木林中活动。

【繁殖习性】
繁殖期间,卵通常是4-7枚,孵化期约为24至25天左右[2][12]。

【外型辨识】
白马鸡拥有与众不同的外貌。头部和耳部周围有红棕色的裸露皮肤,白色耳羽簇较短,并无特别突出。全身覆盖着灰白色到雪白色的羽毛,臀部以灰蓝色调为主,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尾羽异常长且宽阔,其中一二对尾羽末端呈紫罗兰色金属光泽[2][9]。

【物种区别】
白马鸡共分化为四个亚种,包括: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dolani、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drouynii和Crossoptilon crossoptilon lichiangense,分布在中国各地[4]。

【保护状况】
白马鸡已纳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为二级;同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近危(NT)物种,并被包含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中。

【地理分布】
白马鸡严格限制在中国境内,广泛分布在西部和西南部,包括四川、西藏东部、甘肃南部、青海南部以及云南北部[10][9][15]。它们的最佳栖息地包括红杉、岷江冷杉、云杉等类型的森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