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头丝雀
英文名:Streaky-headed Seedeater
学名:Crithagra gularis
【简介】
纹头丝雀(学名:Crithagra gularis)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是一种分布于非洲中南部的小型鸣禽。其分布范围广泛但数量相对稳定,常见于低地至亚山地的灌木丛、开阔或稀疏的森林草原、果园以及农田附近区域。
【外形特征】
纹头丝雀的体型较为纤细,体长13-16厘米,体重10.5-25克。它拥有淡褐色的上体,并具有细密的暗褐色条纹;额头至后冠呈现白色,两颊和耳羽深棕色,拥有延伸到耳羽的白色眉纹。背部呈现棕色或灰褐色,上体条纹更深,尾部暗褐色。翅膀部分呈暗褐色,中覆羽边缘较浅,大覆羽边缘带有淡黄褐色的翼带。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的外缘呈现淡黄色。下体则呈现暖黄褐色至沙色,下腹部和肛周的覆羽呈现灰白色。
【鸣叫特征】
纹头丝雀的鸣叫声清脆尖锐,通常包括‘tsee-weet’的声音。在东非地区,其鸣叫声特点是前三个音符上扬,并以‘siu siu siu st st ttttttit tyo’结尾;而在南非,它的鸣唱旋律较为中等节奏,含有多段清晰甜美的哨音和一些较硬的颤音,每次持续大约3至4秒,但由于旋律重复,可以响起到17秒左右。这种鸟类尤其在繁殖季节,会发出重复性‘tweu, tweu tirrirrit-tirik’的声音,这是展示飞行的一部分。它们同样能发出细薄或高音的‘tsee-ee’或‘tsrr-tsip’,以及其他‘tsee-sweep’、‘see-e-ee’、‘shewee-uee’等声音,偶尔伴有滚动的‘zwoo-weeyo-weeyip’声或低沉的‘chip’、‘chirrup’或‘trreet’等叫声。
【生活习性】
该物种位于低地至亚山地的灌木丛、开阔或稀疏的森林草原等各个生境中生活,包含金合欢林地、荆棘灌木丛,甚至会在接近人类活动区域如果园、农田边缘等处出没。捕食种子、昆虫以及相关植物物质,偶尔会饮用花蜜。它们通常结群活动,在非繁殖季节会以大群体形式游荡寻找食物。
【繁殖习性】
该物种主要繁殖季节为从9月至次年3月。通常筑巢于隐蔽的枝丫或灌木上,筑巢由雌鸟独自完成,呈小而整洁的杯形,用植物纤维、树叶和其他材料所组成。每个巢洞产2-4枚蛋,孵化周期为12.5至15天。雏鸟期为约17天。一对家庭中的雄鸟通常负责饮食的供给,而雌鸟则专门进行孵化。
【外型辨识】
该物种与黑耳丝雀相似,但其背部颜色偏向棕色,并且黑色耳部标记较为含蓄。而在上部与下部羽毛的表现上,与白喉雀也有显著不同,主要是长长的白色眉纹以及棕色而不是黄色的臀部给出明显的辨识。
【保护状况】
该物种在IUCN的保护级别中被列为无危(LC)。数量众多并且生态适应性强,分布范围有所扩大。
【地理分布】
纹头丝雀广泛分布于非洲南部至中南部地区,包括津巴布韦、德兰士瓦、夸祖鲁-纳塔尔、莱索托、莫桑比克、斯威士兰等地。经最新的研究发现,在城市和城市边缘环境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尤其是在那些能使用外来树种松果的环境中,例如南非一部分地区。在津巴布韦,mendosa亚种常见海拔1000至1750米之间的地区。在南非和莱索托的分布已适应了复杂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