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鸟类分类索引 - IOC15.1
鸟类科普 > 雀形目 > 燕雀科 > 丝雀属 > 黑脸丝雀
黑脸丝雀

黑脸丝雀

英文名:Black-faced Canary

学名:Crithagra capistrata

【简介】
黑脸丝雀(英文名:Black-faced Canary,学名:Crithagra capistrata)属于雀形目燕雀科丝雀属,是一种体型较小的鸣禽。主要分布在非洲中南部,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和赞比亚等地。

【外形特征】
黑脸丝雀体长约11至12厘米,嘴短且钝,尾部略呈叉状。雄鸟具有特殊的外观特征,头部从前额至颊部均为黑色,耳羽呈现出绿黄色,顶冠和背部呈现亮绿橄榄色。雄鸟除了绿色黄绿色的臀部和尾上覆羽之外,其他部位均有较暗的细纹;翅膀为黑色,边缘和尖端则是绿黄色;而下体则为金黄色,带有轻微的绿色,两胁部分还分布着褐色细纹。雌鸟与雄鸟相似,但没有面部的黑色斑块。此外,雌鸟头部和上体颜色稍深,臀部颜色更深,喉、胸及两胁也有灰褐色的条纹。幼鸟颜色较淡,条纹更多。

【鸣叫特征】
其鸣唱由高音起始音符和随后的低沉颤音组成。

【生活习性】
黑脸丝雀多栖息于湿润的常绿森林边缘、沼泽、湖泊边缘的灌丛、草丛及路边高草丛,通常靠近水源,海拔高度从海平面至1500米。它们的食物主要包括草籽和植物种子,并在地面或高草的种子头处觅食。经常以小群活动,常与铜色文鸟和其他织布鸟科鸟类混群。

【繁殖习性】
该鸟的繁殖季节大致在12月至3月以及4月至6月,由雌鸟单独建造巢,雄鸟陪同。巢通常由草、植物纤维构成,位于小树上的茂密枝条处,高度在2至5米之间。具体的繁殖细节目前尚未完全掌握。

【外型辨识】
黑脸丝雀曾被归类在Serinus属中,然而基于线粒体和核DNA序列分析,科学家发现Serinus属为多系群,故将黑脸丝雀重新分类至复活的Crithagra属。黑脸丝雀是典型的燕雀,主要生活在非洲中南部地区的湿润环境。

【保护状况】
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评价,黑脸丝雀的保护状态为“无危”(LC)。这表明该物种在野生环境下的生存状况较为安全。

【地理分布】
该物种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包括安哥拉、布隆迪、刚果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加蓬和赞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