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须冠鹎
英文名:Yellow-bearded Greenbul
学名:Criniger olivaceus
【简介】
黄须冠鹎是雀形目鹎科须冠鹦属的一种鸣禽,主要分布在西非地区。在利比里亚、象牙海岸等地的低地雨林中常见。
【外形特征】
黄须冠鹎通常长约18厘米,雌雄体型相当。它们具有清晰特征的橄榄绿色羽毛,带有棕色色调的尾部。头顶部颜色更深,耳羽带有黄色条纹,眼先为黄色。眼周的裸露皮肤呈蓝灰色,尤为显著的是其鲜亮的黄色喉部羽毛,腹部区域逐渐转为淡黄色。虹膜颜色从深棕色到红棕色不等,喙和腿色均为深蓝灰色。
【鸣叫特征】
黄须冠鹎的鸣叫声由3-4个音节组成,第三个音节稍显重音,听起来像“whut-chruw-chruw”。这与红尾绿鹎的叫声结构相仿,但由于音调较低,显得不那么欢快。
【生活习性】
它们主要栖息于原始的与成熟的次生低地常绿森林及半落叶森林。觅食高度通常在3-10米之间,偶尔可达25米。黄须冠鹎的主要食物为昆虫,也偶尔食用小型果实。它们有独特的攀爬垂直树干的习惯。
【繁殖习性】
繁殖特征数据有限,记录显示其在9月携带巢材,11月观察到绒毛雏鸟,1月发现接近成熟的幼鸟。在塞拉利昂,4月还有幼鸟依赖父母的报告。而象牙海岸也在相同月份有育雏状态的纪录。
【外型辨识】
相对西方须冠鹦而言,黄须冠鹦体型略小且喉部羽毛不那么膨胀,羽毛上亦无灰斑。相比之下,红尾绿鹎的喉部为纯白色,因而易于区分。此外,与金翅绿鹎相比,黄须冠鹦体型更大,胸部和腹部颜色更深,鸣叫音调更低,不似后者那般欢快。
【物种区别】
相对西方须冠鹦而言,黄须冠鹦体型略小且喉部羽毛不那么膨胀,羽毛上亦无灰斑。相比之下,红尾绿鹎的喉部为纯白色,因而易于区分。此外,与金翅绿鹦相比,黄须冠鹦体型更大,胸部和腹部颜色更深,鸣叫音调更低,不似后者那般欢快。
【保护状况】
在乌干达森林生态区(Upper Guinea Forests EBA)这一受限范围内,黄须冠鹎的数量虽然被认为是稀少至常见的,但整体数量较少。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年鸟类红色名录,它被列为易危(VU)。
【地理分布】
黄须冠鹦主要栖息于西非的低地雨林,包括利比里亚、象牙海岸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