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针尾雀
英文名:Olive Spinetail
学名:Cranioleuca obsoleta
【简介】
绿针尾雀(学名:Cranioleuca obsoleta),又名橄榄针尾鸟,是雀形目灶鸟科针尾雀属的鸟类,广泛分布于南美地区。
【外形特征】
绿针尾雀体长12.5至15厘米,体重12至16克。头部具明显白色眉纹,眼后有暗褐色带,耳羽区混有锈色和淡褐色,脸颊区呈淡褐色;额头微带锈色和淡色条纹,头顶橄榄褐色;背部和臀部深褐色,尾羽锈色且羽干末端无羽枝形成针状。翅膀覆羽为深锈色,初级飞羽覆羽深褐色,底色为暖褐色;喉咙白色,胸部淡褐色,腹部淡橄榄色,两胁和下尾覆羽颜色较深。虹膜上有较大变化,上喙为黑色至暗褐色,下喙为粉色、灰蓝色或白色,尖端为深色;腿脚灰橄榄色至橄榄绿色。幼鸟体型更暗,下体尤其是胸部有暗色鳞片。
【生活习性】
绿针尾雀通常成对活动,亦常与混群一起活动。树冠层是其主要觅食区,常在树枝和小树干之间攀爬并用尾巴来支撑身体。此外,觅食活动多在林间进行,特别是在苔藓、寄生植物和树皮这些地方。
【鸣叫特征】
绿针尾雀的鸣叫声是一串连续加速的高音‘psee’音符,逐渐下降并以颤音结束。另外还有‘tst’声和短暂生硬的颤音。
【繁殖习性】
繁殖季节通常与南半球的春季和夏季重合,鸟蛋曾见于10月。它们可能是单配偶制,并可能在侧面具有入口的苔藓球中筑巢。但关于其繁殖生态的详细信息较少。
【外型辨识】
橄榄褐色背部、白色眉纹、锈色尾羽是区别其他针尾雀的重要特征。
【物种区别】
它与纹顶针尾雀及淡色针尾雀有亲缘关系,在巴西南部与纹顶针尾雀存在杂交现象。
【保护状况】
绿针尾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目前评估级别为LC(无危)。尽管如此,其栖息地因大规模人类活动被大量削减。
【地理分布】
绿针尾雀存在于巴西南部各省、巴拉圭东部和阿根廷东北部,包括南部和中部的潮湿森林,包括Araucaria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