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普针尾雀
英文名:Tepui Spinetail
学名:Cranioleuca demissa
【简介】
泰普针尾雀(英文名:Tepui Spinetail,学名:Cranioleuca demissa)是雀形目灶鸟科典型针尾雀属的一种小型鸟类。它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特普伊山脉高湿度山地森林中。
【外形特征】
泰普针尾雀体长14至15厘米,体重14至17克。成年鸟两性外观相似,头部为红褐色,背部和翅膀为橄榄棕色,尾部转为红褐色。它有着白色的下巴和喉咙,灰色的腹部带有侧翼的淡棕色。幼鸟的头部和背部长得稍有差别,头部更偏褐色,背部更橄榄色,腹部略带赭黄色。
【生活习性】
泰普针尾雀活动在1100至2450米的高山森林和林地,在此环境中它们结成混合物种的群体活动,通过攀爬树木和树干觅食,搜寻凤梨科植物和树皮缝隙中藏匿的昆虫。泰普针尾雀全年都居住在其专属分布领域内,并且有明显的冒险攀爬行为。
【鸣叫特征】
此雀科鸟类有典型的蹲栖和攀爬觅食习惯,其鸣叫特征为一系列快速下降音调的高音调音符。
【繁殖习性】
泰普针尾雀的巢是一个苔藓制成的球状结构,悬挂在树枝上。繁殖期是3月至6月间,繁殖生态的更多细节尚未完全确定。
【保护状况】
泰普针尾雀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的“无危”级别,即IUCN(LC)。
【地理分布】
泰普针尾雀分布在巴西、圭亚那和委内瑞拉的特普伊山脉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