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眉针尾雀
英文名:Ash-browed Spinetail
学名:Cranioleuca curtata
【简介】
灰眉针尾雀(Cranioleuca curtata),属于雀形目灶鸟科的典型针尾雀属鸟类,主要分布于南美洲哥伦比亚中部至玻利维亚中部的安第斯山脉东坡。
【外形特征】
灰眉针尾雀体长14至15厘米,体重为14至21克。它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明显的浅色眉纹,颜色从轻淡的白色到暗灰色不等,而其余的面部呈暗褐色,耳羽带有淡淡的条纹。鸟儿的前额为棕色,带有红栗色调,头顶与背部的羽毛为红栗色,背部则为丰富的棕色,逐渐向红褐色的尾上覆羽过渡。翅膀红栗色,飞羽淡一些,尖端深灰褐色;尾羽深红栗色,渐变,尾羽基部硬化,尖端有时无羽枝(可能因磨损所致)。下颚非常淡的灰褐色,逐渐过渡到棕色喉咙,略带条纹,然后是暗褐色下体,两胁颜色稍深。虹膜颜色从栗色到棕色,上喙为深棕色至黑色,下喙粉红色,通常有深色尖端,跗蹠和脚趾为橄榄绿至芥末黄色。
【鸣叫特征】
灰眉针尾雀的歌声被描述为一系列上扬、加速后急转直下的鸣叫,持续约2秒,看上去像一个弹跳球的节奏。有时也会出现持续大约5秒,开头较慢、逐渐加快的鸣叫声。
【生活习性】
灰眉针尾雀主要栖息于海拔900到1700米的山地常绿森林或湿润低山森林中,局部地区可以降至650米或攀升至2500米。这种鸟一年四季都不迁徙,主要以昆虫为食。它常常单独或成对觅食,通常加入混合物种群,活动范围从树枝的中层到树冠。灰眉针尾雀会沿小树枝跳跃,偶尔也会如同杂技艺人一般倒悬在树枝间寻找食物,从树皮、苔藓、寄生植物、枯叶和碎屑中寻觅猎物。
【繁殖习性】
有关灰眉针尾雀的繁殖信息知之甚少,目前仅有3月在厄瓜多尔北部发现的一只幼鸟的记录。但该种鸟的巢多建于阔叶树顶部的高处,由细枝、芦苇茎、根和枯枝杂草等构成,强固地固定在树枝上,巢外覆盖有蛛网和苔藓、地衣与树皮,距离地面高度为5米以上。每窝通常产卵3-4枚,产卵时间通常集中在春季的3月到6月。
【外型辨识】
有三个灰眉针尾雀亚种:C. c. curtata、C. c. cisandina和C. c. debilis。
【保护状况】
灰眉针尾雀被IUCN列为无危物种(LC)。
【地理分布】
灰眉针尾雀主要在以下区域分布:哥伦比亚(国家公园Serranía de los Yariguíes),厄瓜多尔(Podocarpus国家公园),秘鲁(Manu生物圈保护区),玻利维亚(Madidi及Isiboro-Sécure国家公园)。